原標題:垓下遺址公園長啥樣?記者帶你提前看
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固鎮垓下遺址公園又有了新進展,垓下遺址展示館、非遺展示中心和文物陳列修復展示項目均已完成。
垓下遺址展示館內部場景
垓下遺址位於固鎮縣城東25公里,濠城鎮北沱河南岸,為不規則四方城,遺址面積城垣內近15萬平方米,護城河內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我省迄今發現的最早古城址,是“考古中國—海岱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課題和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安徽地區最重要、最核心的遺址之一,被專家稱為“大汶口文化第一城”。
走進垓下遺址公園,成片的虞美人花迎風綻放,在垓下遺址公園東南部剛剛建成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垓下遺址考古工作站內,一件件修復好的陶制文物擺放在展架上。作為山東大學垓下考古實踐基地,這些展出的文物都是山東大學考古挖掘成果。在已完成1000平方米的考古發掘中,出土小件器物近500件,各時期陶片兩千多袋,現以轉入室內文物修復及研究工作。此外,考古工作站院內還佈置了“考古2007”“考古2021”展示館,展示垓下考古的艱辛歷程,還原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場景。建有文物展陳室和文物修復室,讓遊客集觀賞體驗為一體,提升遊玩體驗。
垓下遺址展示館
在公園西部的垓下遺址展示中心,目前已經入駐首批剪紙、陶藝、拓印、泗州戲、大鼓、琴書、布藝等非遺項目。其中,劉華飛剪紙工作室內,各種剪紙作品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給人以美的享受。
垓下遺址展示館進門處牌子上的“固鎮縣歷史建築濠城糧庫”特別引人注目,通過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得知,該建築建於1954年,之前一直用於國家糧食收儲。展示館分為大事記、史前垓下、楚漢風雲、漢室天下、漢代垓下以及多媒體場景模擬等多個廳,利用雕刻、壁畫、雕塑、模型、情景模擬等方式將垓下文化(大汶口文化和漢文化)系統地展示出來。展館內運用了聲光電等多種科技手段,增加了展覽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據了解,垓下遺址核心區環境整治方案由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根據垓下遺址國保規劃編制,牢固樹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和合共生”的理念,深入挖掘歷史文化,旨在徹底改變遺址的景觀環境,更好地保護、展示、利用垓下的文化名片,給遊客提供一個觀光、探秘、休閒、度假的旅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