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底,安徽省政府批准,同意調整泗縣泗城鎮、大路口鎮、屏山鎮、草廟鎮管轄範圍,設立運河、虹城、泗水3個街道。
在泗州大地,一幅壯闊的奮進新畫卷正徐徐鋪展。
近年來,奮進的泗城鎮兒女,用實幹汗水澆灌泗城每一寸土地,奮力跑好時代賦予泗城的這一棒。
共建宜居宜業美好家園
走進泗城鎮朱橋社區泗州名城小區,花園式的景觀、完善的基礎設施讓人感覺舒適。小區北靠清水灣公園,南鄰朱橋菜場,西接泗城中心校,東至老城商業區,生活十分便利。
6年前,這一片還是泗縣最大的棚戶區。“這地方本地人稱‘小菜園’,居民多以禽畜屠宰加工經營為業,房屋破舊,污水橫流,異味熏天,真是‘熱天站不住人,雨天伸不進腳’。”時任朱橋社區黨總支書記的周冬梅説。
泗城鎮把群眾安居當頭等大事,主動扛起棚戶區徵遷責任,挨家講政策,逐人做工作,翻越“火焰山”,啃下“硬骨頭”,得到群眾的支持。
“我們將繼續發揮黨建在社區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把為居民搞安置的那股拼勁,接力傳下去,與群眾一道,共建和諧幸福的新朱橋。”現任朱橋社區黨總支書記陳秀娟説。
美麗的村莊、安心的生活、悠長的余韻……這裡是全國文明村鎮——彭鋪社區。
時間回到5年前,當時的景象卻是“旱廁房前建,豬圈連成片,垃圾任意丟,污水隨處流”。群眾常説:“要想心情好,環境先搞好”。
泗城鎮黨委以黨的建設為抓手,由時任北關社區黨總支書記于其連兼任該村第一書記,開啟了泗城鎮美麗鄉村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序幕。
始終聚焦群眾所思所盼,環境整治的過程讓群眾參與、效果讓群眾檢驗,無論是群眾休閒場地的打造,還是村莊環境的治理,都盡力最大化體現民意基礎,最大化惠及民生福祉。
“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建用管護’機制,紮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泗城鎮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共建宜居宜業美麗新鄉村。”泗城鎮黨委副書記倪化龍説。
發揮優勢促進産業發展
胡陳村在鄉間地頭的零散地上栽植經濟苗木,見縫植綠、村民佔股,既美化了環境,又帶來了經濟收入。去年,果蔬大棚、服裝加工廠、農機大院、秸稈收儲中心等産業項目累計帶動上百人就業創業,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過百萬元,脫貧後的胡陳村穩步成為産業強村。
泗城鎮堅持將産業發展作為鞏固脫貧成效、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推動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實踐探索,激發發展活力,以融合發展點燃鄉村振興引擎。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大局,搶抓皖北承接産業轉移集聚區政策機遇,緊緊圍繞電子、紡織等主導産業和優勢産業,積極承接優質企業轉移。強化“四送一服”,對項目建設實行全方位、全過程服務,為9家企業申請政策性獎補325.18萬元,積極幫助軒墨坊家居、冠德服飾等6家“用工難”企業新招員工105人。
“面對疫情的影響,我們頂住壓力,充分發揮資源、政策、服務優勢,用好線索招商、以商招商、産業鏈招商等途徑,多接洽、多鋪路,為後續的發展儲備資源。”泗城鎮黨委副書記馬方練説。
接續奮鬥煥發勃勃生機
初夏時節,漫步泗城。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縱橫交錯的環城水系、綠樹掩映的園林景觀、溫馨舒適的居民小區……花開四季、綠意常駐,點綴了這座運河古城的街頭巷裏;匠心築城、水綠交融,展開了一幅動靜相宜的城市畫卷。
近年來,泗城鎮積極融入縣城發展、服務縣城發展、保障縣城發展,靠前保障北部新城建設,泗縣一中、泗縣人民醫院相繼搬遷,雪峰小學新區、夏邱學校相繼開班,中央公園、飛虹廣場等相繼建成,一座新泗州正蓬勃而起。
“我們鎮村幹部寧願磨破腳板,不讓建設遲緩,寧願自己吃苦,不讓群眾吃虧,既要保障城市發展,更要保護群眾利益,這樣的發展才是有溫度、得民心的發展。”泗城鎮三級調研員方乃運説。
“文明創城大家幹,黨員幹部要示範,你一磚來我一瓦,攜手共建和諧家……”花園井社區書記岳喜環正在華夏園小區文明實踐點開展文明創建微宣講活動。
近年來,當地推行的“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紅色物業”模式,讓群眾跟著支部幹,讓群眾的事情群眾管,讓“老破小”煥發了新生機。
“今年我們的草莓園搞得很成功,雖然經受了疫情影響,總體上我們的種植戶都實現了大幅增收。”趙莊村黨支部書記陳彩俠正在向村民彙報草莓園收成,動員周邊群眾加入産業合作社。
“傳好接力棒,一起向未來。泗城的幹群已做好準備,我們將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加快建設發展的追夢路上接力奮鬥。”泗城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鄭文舉説。(安徽日報 王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