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一直沒下雨,氣溫又高,你看這土壤已經出現縫隙了。我們正發愁的時候,政府新建了泵站,送來了‘及時雨’!”6月26日,滁州市南譙區施集鎮榮譽村種糧大戶朱化成告訴記者,泵站的修建,解決了該村3個村民組的灌溉用水難題。
連日來的持續高溫、乾旱少雨天氣,造成土壤失墑嚴重,給施集鎮部分農作物播種出苗帶來不利影響。當地鎮村幹部深入一線,因地制宜開展抗旱工作。
了解到榮譽村的情況後,施集鎮立即採購水泵等設備,加緊修建泵站、鋪設管道、調試設備。6月24日晚上9時,管道鋪設完成,但是因為電力不足,技術人員反復調試,水始終抽不上來。村黨總支書記張文忠立即聯繫滁州市供電公司申請增壓,很快解決了這一問題。6月25日上午,水流從出水口噴涌而出,灌溉了農田,也滋潤了農戶的心田。據介紹,此次施集鎮共投入30多萬元修建泵站,鋪設管道2800米,灌溉農田1200多畝。
旱情還造成施集鎮明張村花園塘村民組200多畝農田用水出現困難。從附近花園塘水庫引水灌溉,需要修建灌溉管道。資金從哪來?
“作為黨員,要想方設法為群眾排憂解難,遇到事情更要帶頭幹。”明張村黨員汪浩告訴記者,村“兩委”幹部帶頭,部分黨員和村民分工協作,挨家挨戶徵求意見,很快自籌資金10萬多元,開工鋪設灌溉管道。
“目前,施集鎮還有1000多畝土地面臨乾旱。我們將充分利用井渠、滴灌設備等水利設施和水利農機具,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到抗旱保苗行動中來,確保秋糧豐收。”施集鎮黨委書記範文張對記者説。(安徽日報 記者 羅寶 通訊員 徐遲 吳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