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安徽銀保監局聯合多部門印發《安徽省加快農業保險高品質發展工作方案》,專門增設“特色農險保費佔比不低於30%”的目標。經過近兩年的時間,全省農險險種達到445個,各類農産品達到113種,基本實現安徽特色優勢農産品全覆蓋。特色農險保費佔比從2021年末的25.96%到今年5月末的27.15%,提升1.19%。
據了解,安徽省作為農業大省,連續九年將農業保險納入民生工程,是全國第一個大宗農作物承保超過一億畝,實現“願保盡保”的省份。在“低保障、廣覆蓋”的階段目標率先達成後,安徽銀保監局引領轄內各保險機構開啟農業保險從“保基礎”邁向“保特色”的升級之路,不斷促進地方特色農産品保險快速發展,滿足農業産業多元化風險保障需求。
為了讓農險更有“特色”,安徽銀保監局完善“1+N”政策供給體系。以大宗農産品保險為主體,特色農産品保險、“防貧保”、綜合保險、蓄滯洪區農業保險為輔助。疊加政府巨災保險、市場化商業保險,形成“一主三輔兩疊加”農業保險新發展格局。逐漸形成特色農業風險保障網,全省農險險種達到445個,可納入保險保障範圍,各類農産品達到113種,基本實現安徽特色優勢農産品全覆蓋。全省特色農險保費佔比 從2021年末的25.96%到今年5月末27.15%,提升了1.19%。
創新是農險“特色”的重要看點。為了推動農險創新,安徽在全國率先開展農作物天氣指數保險、鴨苗價格指數和“商業保險+互助組織”淡水養殖保險等試點。據悉,截至目前拓展71個創新險種,開發綠色低碳特色險種試點,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責任險、古樹名木施救保險、林業碳匯價值保險,遙感土壤地力指數保險。2021年,全省特色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336.24億元,同比增幅超70%,不同地區和品種財政補貼比例約40%至80%。
同時,將“農業保險+”服務路徑進一步拓寬。創新“農險+信貸”,建立“532”風險共擔機制,累計幫助1.3萬戶次農業經營主體獲貸60多億元。運用生物識別技術,衛星遙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創新技術提高風險預警、預判能力,實現精準、快速承保理賠,將“農險+科技”發揮最大效能。
下一步,安徽銀保監局將引領轄內各保險機構進一步加大特色農業保險支持力度,優化保險産品供給,逐步提升特色農業保險保障水準,繼續推動特色農業保險“擴面、提質、增效”,切實把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到實處,有力促進鄉村産業振興。(安徽商報 張金霞 王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