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泰斗吳文光到昆明西山拜謁琴人墓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2-08-30 18:20:15

  8月14日,古琴藝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傳承人、虞山吳派大家吳文光攜家人和學生到昆明西山名人墓園拜謁琴人彭祉卿墓。

視頻來源 西山區融媒體中心

  很多昆明本地人都不知道,在西山風景區盤山公路邊上的名人墓園裏,葬著一位現代琴史繞不開的琴人——彭祉卿。

古琴泰斗吳文光到昆明西山拜謁琴人墓_fororder_1

琴人彭祉卿墓碑

  1935年,彭祉卿和查阜西、張子謙共創“今虞琴社”,後來影響力很大的古琴大師如吳景略、吳兆基、姚丙炎等,都出自這個”今虞琴社”;彭祉卿的《桐心閣指法析微》,同樣也是關於古琴指法十分重要的論著,影響深遠;1937年,彭祉卿將從家傳的《理琴軒舊譜》中整理出的琴曲《憶故人》刊登在《今虞琴刊》上,《憶故人》從此便流傳於世,成為古琴名曲之一。這位琴人,雖然在戰爭時期早早辭世,但他的琴學成就和傳奇的經歷,不斷地吸引著一代代琴人。

古琴泰斗吳文光到昆明西山拜謁琴人墓_fororder_2

左起:查阜西、李明德、程午嘉、彭祉卿、吳景略、莊劍丞。1936年5月在常熟虞山。

  八月的西山草木葳蕤、晨風和煦,伴隨著《憶故人》的琴聲,身著湛藍色布衣的吳文光帶領一眾琴人手持菊花有序地繞彭祉卿墓地一圈。低頭默哀後,吳文光行拈香禮,宣讀親筆祭文,為彭先生修整了墓碑。

古琴泰斗吳文光到昆明西山拜謁琴人墓_fororder_3

吳文光宣讀親筆祭文

  據昆明西山琴館何子珺老師介紹,彭祉卿生前遊覽昆明西山,驚嘆其山水之美,便對同行好友查阜西説:“如斯勝境!幸為買一棺之地,厝吾骨其間,表曰「琴人彭祉卿之墓」,是吾願也。”誰知一語成讖,1931年彭妻沈氏逝世,他自此縱酒狂放。

  1944年因酗酒,送往雲南大學附屬醫院施救,不久後逝世。查阜西等人按其生前所願將彭祉卿葬于西山,碑銘”琴人彭祉卿之墓”。時光流逝,當這段歷史要被湮沒之時,上世紀80年代末,此墓被劉洪章先生偶然尋得。2018年,墓冢被列入西山區文保單位,區政府在墓旁立了大理石的文保碑,自此全國各地的琴人便時常來此祭奠。記者注意到,在吳文光老師拜謁之前,彭祉卿墓已有供奉少許花朵祭品,這表明不久前同樣有琴人來過此地。

古琴泰斗吳文光到昆明西山拜謁琴人墓_fororder_1

吳文光攜家人拜謁琴人墓

  拜謁琴人墓,重彈故人曲,古琴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三千多年,除了古琴本身的魅力之外,代代琴人的薪火相傳也是其經久不息的奧秘。在接受採訪時,吳文光表示這是他時隔多年第二次來到昆明,除了遊太華、祭前輩之外,同時也是來參與昆明西山琴館舉辦的古琴講座。這次來昆,和上次最不一樣的感受是學琴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這件古老的樂器似乎被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喜愛,古琴的發展有了更廣闊的土壤。

  古琴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體現著華夏古老文明與文人風範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這門古老而“小眾”的傳統藝術,在當下卻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他們或身著漢服,或撫琴吟詩,在民族振興的時代背景之下,年輕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認同與尊崇,是民族文化自信最真實的寫照。(文/圖 劉一菡 李則昕)

編輯:張科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