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雲錫集團突破技術研發創新瓶頸——紅色動能驅動創新發展
雲錫集團新黨員入黨宣誓
雲嶺國企黨旗紅
雲錫集團黨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戰略決策和工作要求,堅決扛牢保障國家戰略稀有金屬安全的職責使命,為攻克錫銦“卡脖子”關鍵技術,推動綠色智慧補鏈、精深加工延鏈、改革創新強鏈高品質發展提供組織保障。
近年來,雲錫集團黨委不斷提升企業黨組織建設水準,以高品質黨建引領集團創新發展。集團不斷深化産學研合作,以項目為紐帶,加強與昆明理工大學、中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上海大學,以及北京礦冶研究院、廣州有色院、恩菲公司、瑞林公司等院校和企業的交流與合作,突破技術研發創新瓶頸,完成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技術、安全高效採礦技術、難選低品位多金屬礦高效分離與提取、有色冶煉清潔生産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錫基阻燃劑、高純銦關鍵製備技術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研究,與上海大學合作的“錫銦材料基因工程專用數據庫平臺建設及示範應用”項目,成為雲南省材料基因工程的産業化示範。
雲錫集團黨委把人才作為集團改革發展、實現高品質發展的“第一資源”,創新人才培養和引入機制,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科研人才隊伍。目前,集團擁有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2個、省級博士後工作站1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8個,省級創新團隊1個。在崗職工中,省部級以上技能人才210人、雲嶺産業技術領軍人才7人、省技術創新人才6人、省突出貢獻人才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6人、省政府特殊津貼11人。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2020年以來引進博士研究生6人、碩士研究生68人、大學本科生605人,市場化引進戰略研究、産業發展研究、證券金融、法律風控、財務、審計、投資、科技研發、大數據等高層次人才106人,專項招聘組建融資團隊、“數字雲錫”團隊。
“人才效應”體現在雲錫集團技術創新成果上:“年産10萬噸鋅60噸銦冶煉技改項目”成功應用赤鐵礦除鐵工藝技術,建成國內首個採用赤鐵礦除鐵工藝技術的鋅冶煉廠,解決了高鐵鋅精礦清潔高效利用技術難題,填補了中國鋅冶煉技術空白,榮獲2019年度中國鉛鋅行業創新發展傑出貢獻獎。“複雜多金屬鋅精礦綠色高效冶煉新技術”榮獲2020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雙頂吹煉銅關鍵技術開發與産業化應用”項目,在銅冶煉頂吹工藝技術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準,榮獲2017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依託人才優勢,雲錫集團實施了“雲南稀貴金屬材料基因工程”“錫基新材料研究與開發”等雲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掌握了高純銦製備關鍵技術,建成年産5噸高純銦示範生産線;突破了電泳漆用丁基氧化錫生産關鍵技術,産品成功進入高端領域;建立6條高速離心霧化法製備球形焊錫粉生産線、微波熔煉錫合金及高品質焊膏生産線;突破預成型焊片關鍵技術,填補錫材深加工産品空白。近年來,雲錫集團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4項,獲國家專利授權444件,制修訂國家標準78件,行業標準51件,團體標準5項,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省部級及以上平臺62個。
目前,雲錫集團下屬4家主力礦山全部進入國家級綠色礦山行列,雲錫錫化工、紅河砷業公司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錫冶煉工廠作為雲南省首個“退城入園”標杆項目,創造了全球錫冶煉産能規模最大、技術裝備最強、節能環保最優、數字化程度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五個世界之最”。“高品質無鉛焊錫絲製備技術研究”開發出新的無鹵免清洗焊錫絲,使雲錫無鹵焊錫絲製備關鍵技術邁上一個新臺階,上半年實現2.5噸銷售量。(雲南日報通訊員 李沛 雲南日報記者 李繼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