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盤江畔 多元産業拓寬致富路子
擺魚圩蔬菜種植基地蔬菜豐收。 雲南日報記者 張雯 攝
金秋十月,沿江街道稻穀飄香,瓜果嫩綠,肥美的大閘蟹、魚蝦在池塘裏遊弋,呈現出一幅喜人的豐收圖景。近年來,麒麟區依託得天獨厚的氣候與水資源優勢,南盤江水域特色種養、農旅文産業蓬勃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在麒麟區沿江街道大龍奇異果採摘園,30余畝獼猴桃豐收在望。“採摘又大又新鮮的獼猴桃,原來這麼有趣,真的很治愈!”手提籃子,正忙著採摘的市民張女士高興地説。據採摘園技術員張擎龍介紹,2015年他們開始種獼猴桃,經過5年生長後迎來了豐果期,現在一畝可産獼猴桃1.5至2噸,每年收入近100萬元。
在沿江街道新發村,2000余畝的擺魚圩蔬菜種植基地大棚內外一派繁忙,運輸油麥菜、生菜、藜蒿等蔬菜的車輛來來往往。蔬菜種植基地的負責人李春告訴記者,自己是土生土長的沿江人,看到家鄉面貌日新月異,就想帶動家鄉父老一起創業找致富路子。“這裡土地平坦,靠近南盤江,水資源豐富,搞蔬菜種植很適合,去年我流轉了上千畝土地,轉租給一些蔬菜種植經驗豐富的散戶,形成規模種植,共建共銷,10多個品種銷往全國,主供東南亞國家。2021年,基地蔬菜實現總産值2000多萬元,利潤達200多萬元,帶動600余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務工,群眾有租金還有薪金。”站在基地田埂上,李春眼中充滿了憧憬。
南盤江畔的小河灣村華曉莊園葡萄種植基地,時下也是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作為曲靖市本土“陽光玫瑰”葡萄的代表,園內一串串葡萄青綠中泛著淡黃,顆粒飽滿,晶瑩剔透,猶如瑪瑙一般,散發著玫瑰清香,嘗上一口妙不可言。工人們正忙著采收、包裝,遠處還有曲靖網紅主播熱火朝天地做著直播,幫助果農在線上進行推廣,前來採摘、購買者也絡繹不絕。華曉莊園負責人吳華平説,“陽光玫瑰”口感好、價格高,一度成為葡萄中的奢侈品。近年來,雲南各地大量引入種植,他們在南盤江流域試種成功,併發展出無污染、綠色環保的種植模式,在市場上有了一席之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來,隨著曲靖市加大對南盤江水域的治理,各級各部門進一步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築牢南盤江水域生態屏障。通過常態管護農業生産溝渠、減少污染排放,綠色種養循環、實施魚塘尾水治理、推廣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等,加大種植業主綠色發展宣傳培訓、設置農藥廢棄物回收設備等措施,片區生態環境大幅提升,沿河流域天更藍、水更清、岸更綠,群眾增收致富有産業。
據麒麟區農業農村局介紹,截至今年6月,圍繞南盤江水域,在小壩圩村東岸擺魚圩片區內發展農業生産蔬菜種植1263畝,品種以蘆筍和葉菜類為主,水生蔬菜以藕和茨菇為主,養殖小龍蝦、大閘蟹、各類魚等200畝。農旅文項目結合麒麟水鄉風景區及周邊10余個不同規模的鄉村農家樂、民俗等,打造觀光休閒旅遊勝地,成為四川、重慶等外地人喜愛的避暑勝地,帶動當地農旅文産業加速融合發展。下一步,麒麟區將繼續加大對南盤江的監管力度,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體系,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雲南日報記者 張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