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雲南省普洱市寧洱縣舉行了肉牛養殖全産業鏈項目招商座談會及簽約儀式,著力打造集“種、養、加、銷”為一體的肉牛産業鏈“航母集群”,採取“1354”發展模式,鼓勵農戶養殖肉牛,實現産業擴群增量,邁出鄉村振興戰略堅實步伐,助推縣域經濟高品質跨越式發展。
在簽約儀式上,寧洱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富幫實業(深圳)有限公司負責寧洱現代肉牛産業園的運營管理。雲南富澤府農業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與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雲南營造工程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東大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深圳明漢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北京德潤會計師事務所、上海錦天城(深圳)律師事務所、深圳林陽企業服務有限公司等進行了現場合作簽約,並邀請相關專家圍繞肉牛全産業鏈發展主題進行了知識講解。
肉牛養殖項目簽約儀式現場
中老鐵路穿越境內的寧洱縣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産業佈局,把肉牛産業發展作為調結構、穩增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寧洱縣推行“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銀行保險支持、合作社管理、農戶參與”的運行機制,形成了“政府+企業+金融+合作社+農戶”五位一體運作的利益聯結新機制,積極推進寧洱現代肉牛産業園建設,預計可以提供3500個就業崗位,實現年收入700萬元以上,其中村集體經濟收益140萬元,項目建成後可同時容納2000頭肉牛暫養和交易。
寧洱縣政府副縣長孫穎潔介紹,寧洱是一座宜居宜業的築夢之城,先後榮獲“中國天然氧吧”“全國十大魅力茶鄉”“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雲南十大宜居縣”等稱號;寧洱也是一座交通樞紐之城,是滇南乃至中國連接東南亞的交通要道,昆曼國際大通道、蘭磨線、瑞臨線、小水線等交通幹線均通過寧洱,中老鐵路在寧洱設立普洱市境內唯一的火車貨運站點,規劃中的大普鐵路也將在這裡交匯,將寧洱變成面向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背靠國內市場的重要節點。
寧洱縣政府副縣長孫穎潔
隨著昆曼國際大通道貫通和中老鐵路通車,以及普洱市“思寧發展一體化”發展思路加快推進,寧洱科技型綠色工業聚集區、區域性國際現代物流中心等功能定位日愈凸顯。
在招商引資的同時,寧洱縣強化政策支撐,按照雲南省、普洱市肉牛産業發展相關政策措施,結合寧洱實際制定出臺了《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肉牛産業發展九條措施》和《金融扶持工作實施方案》,對引種、繁育、銷售、牛圈建蓋等重要環節進行政策扶持,由企業進行牛源的部分賒銷,採取“活牛貸+政府貼息”的金融支持模式,簡化並加快肉牛養殖相關審批環節,重點解決養殖戶“錢從哪來、牛圈怎麼建”等問題。
孫穎潔介紹,寧洱縣年平均氣溫18.6℃,降水量1398毫米,日照1920小時,四季看花、山水常綠;121條江河縱橫全境,森林覆蓋率高達77.8%,是宜業宜居的“天然氧吧”。近年來,寧洱縣大力提升營商環境,提倡“一站式”服務,不斷刷新項目服務“寧洱速度”,以“保姆式”“店小二”“一條龍”服務和土地、稅收優勢條件不斷提升項目履約率、落地率和開工率,讓寧洱成為政策優、成本低、效率高、服務好的投資沃土。
此外,寧洱縣大力推廣肉牛品種改良,健全縣、鄉鎮、村三級畜牧獸醫科技服務網絡,採取良種良料良法直接到圈、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有效措施,以肉牛凍精改良為突破口,保障凍改推廣經費投入,加大凍改配種員培訓力度,肉牛品種改良在各鄉鎮得到了廣泛推廣。
觀摩考察肉牛養殖基地
在政策推行過程中,寧洱縣還探索出“1354”養殖模式(即:1戶人家,種植3畝飼草,養5頭牛,實現年收入4萬元),幫助群眾化解“怎麼養”的問題,鼓勵小散農戶整合土地資源利用農閒時間開展養殖,持續提升全縣養殖業發展水準。
2022年,寧洱縣實現肉牛存欄74700頭,出欄37001頭,能繁母牛31009頭,綜合産值達1.94億元。下一步,寧洱縣將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肉牛産業發展措施,加大對肉牛産業的扶持力度,主動解決肉牛産業發展存在的制約因素,實現肉牛全産業鏈項目“同軌”邁進。(文/圖 張昭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