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安徽消息(劉旭東):2月,大別山腹地,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腳下,冬日的斜陽映照在馬鬃嶺上暖意融融。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大灣村裏,一幢幢青瓦白墻的民宿點綴在鄉野間,寧靜祥和的田園氣息與藍天青山綠水相得益彰。
大灣村景色 攝影 劉旭東
大灣村曾是金寨縣71個重點貧困村之一,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242戶,707人,貧困發生率20.6%。
近年來,大灣村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産業脫貧作為“人脫貧、村出列”的重要舉措,走出了一條“穩定脫貧奔小康、綠色減貧促振興”的新路。2018年,大灣村順利實現“村出列”,2020年,順利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2021年2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大灣村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2021年6月,大灣村黨總支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經濟收入增長帶來的是村莊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和村民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山上種茶 山下迎客
茶葉是大灣村因地制宜發展的特色産業,2015年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後,大灣村抓住新的歷史機遇,走出了茶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大灣村依託資源優勢,採取“龍頭企業+農戶”的産業發展模式,引進優秀企業,在茶葉深加工上做文章。如今大灣村現有茶園5000余畝,其中優質茶園2000畝,通過茶園管理、茶葉採摘、炒制加工等就業崗位,帶動大灣村400余戶茶農,實現群眾年戶均增收2000元。
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余靜介紹,大灣村旅遊資源豐富,利用白水河資源優勢,引進“大灣十里漂流”項目。2021年7月,投資2000萬元的攜程農莊·金寨項目一期正式營業,填補了大灣高端鄉村住宿的空白。六年來,大灣村發展了32戶農家樂,2021全年接待遊客達35萬人次,實現旅遊經濟收入超3000萬元。大灣村茶葉産業與旅遊業融合推進,這個曾經閉塞的小山村面貌已煥然一新,先後獲得“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安徽最美茶村”榮譽稱號。
大灣村民宿內景 攝影 劉旭東
從開啟易地扶貧搬遷到走上“山上種茶,山下迎客”的發展路徑,大灣村村民思想上的變化始終伴隨著産業融合發展的過程。“原來很多村民見到遊客來了不好意思説話,現在放下手裏的活計就可以熱情自如地去做好接待。”余靜説,村幹部們從村民的心結處入手,引導村民擺脫原來單一的發展思路,幫助他們提升工作能力、拓寬收入渠道。一位在村裏餐廳工作的大姐説:“我原來就是在家裏種地,現在在村裏的幫助下來到這裡上班,每個月可以提高3000元的收入,加上丈夫的收入,家裏年收入有十萬塊左右,日子越過越好。”
人多了 發展的路子也多了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石和關鍵,大灣村在吸引、留住、用好各類人才方面發力,突破鄉村人才短板,為鄉村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保障。
2月10日,大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新廠房正在加緊建設,公司負責人朱先富説:“我們通過大數據賦能農産品銷售,運用電商思維,堅持推廣農産品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種植。未來,我們希望利用企業優勢,單獨為大灣村打造一個品牌,同時整合資源,打造紅軍餐飲體驗中心、大灣農産品展銷中心。”
産業價值鏈、産品競爭力、品牌知名度和産品美譽度的提升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撐。余靜介紹,結合“金鳳還巢”、“雙招雙引”,大灣村大力實施能人回歸工程,培育農村産業發展帶頭人,讓更多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在大灣村紮根,為鄉村振興發光發熱。
攜程農莊·金寨項目一期項目副店長李浩介紹,該項目積極發揮文旅資源優勢,在幫助當地村民就業的同時,引進專業的文旅管理人才,打造高端鄉村住宿産業,營業以來已實現營收約300萬元。據介紹,今年大灣村計劃組織相關從業人員赴先進地區學習經驗和做法,進一步推動大灣村民宿産業提質升級。
脫去的是“沒底氣”,托起的是“有志氣”
大灣紅色書店店員汪玉每天的工作都很忙碌,整理圖書、登記借閱、做好消殺……大灣紅色書店是安徽省首個村級新華書店,2022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自從開門營業後村裏人都會來這裡看書、借書、買書,尤其是到了週末,小朋友們來得特別多。”汪玉拿起厚厚的登記冊介紹,書店推出了免費借閱服務,村民在這裡登記信息後可以把書帶回家看。
大灣紅色書店一角 攝影 劉旭東
離大灣紅色書店不遠有一個“大灣農民大舞臺”,這裡不僅是村裏重大活動舉辦的場所,也是村民排演節目的地方。葛靜是村裏的“文藝達人”,也是大灣村藝術團的負責人。作為大灣村蝶變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他把大灣村的發展編排成村民們喜聞樂見的歌舞節目,帶動了一大批村民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1月11日,“啟航新征程,幸福中國年”2023年鄉村春晚花石鄉大灣村專場演出在“大灣農民大舞臺”精彩上演,取材于大灣村真實故事的各類欄目表達了村民們對幸福生活的喝彩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吸引了四鄉八里的鄉親前來觀看。
“大灣村脫貧,脫去的是‘沒底氣’,托起的是‘有志氣’!”余靜説,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建設,村民的錢包鼓起來了,精神也要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