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探索構建全鏈條閉環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 推動2022年技術合同交易突破千億元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3-05-06 13:38:56

  國際在線安徽消息(劉旭東):“2022年,全市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首次突破千億元,達到1083億元,實現三年翻一番;登記科技成果5792項,同比增長45%,其中,實現産業化應用和小批量小範圍應用4749項,佔全市登記總數82%。”日前,合肥市科技局總工程師高致遠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近年來,合肥市持續探索構建全鏈條、閉環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場”加速走向“應用場”,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形成有服務保障、有轉化鏈條、有應用生態的集成性科技成果轉化系統。

  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2022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擬備案名單,合肥新增13家,新增數量位居全國城市第二位,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總數達229家;依託安徽創新館、市科創集團等單位建設5家科技成果概念驗證中心,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建設21家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覆蓋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裝備、積體電路、現代農業等10個細分産業領域,擁有超5000台總價值近6億元的中試服務設備,服務企業超800家,項目經過中試後産業化成立企業75家;引入10余家海內外優秀載體及運營機構。

  探索

  強化服務保障能力

  2022年,合肥在全國率先組建4個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對接中國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工大、安大等在合肥主要高校院所,常態化登“門”(校門)入“室”(實驗室),開展項目發現、挖掘、策劃、轉化和服務工作,目前已捕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1797項,推動成立企業306家。

  合肥依託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建立“三就地”統籌調度機制,及時協調、研究解決科技成果“三就地”過程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同時,合肥市構建“1+N”政策服務體系,施行《進一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種子基金管理辦法》、《高品質新型研發機構分類支持管理細則》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服務保障貫穿成果“發現、評價、轉化、應用、産業化”等全部環節。

  協同

  集聚創新資源打造策源地

  2019年開館以來,安徽科技大市場持續探索“前店+後坊”的發展模式,依託安徽創新館,集聚全省創新資源,打造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截至4月底,安徽科技大市場已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金額730余億元,培養技術經紀人1300多名,實現全市科技系統和市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全員“持證上崗”。合肥市加快構建國際人才通道,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引才引智示範基地、外國專家工作室等平臺載體,全市集聚外國專家1500余人。

  自2017年1月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來,首個國家實驗室掛牌運行,合肥建成、在建、擬建和謀劃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達12個。其中,依託穩態強磁場催生多個國家1類創新靶向藥物,授權發明專利200余項,孵化高科技企業7家。依託大學大院大所優勢創新資源,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42家,力爭到2025年超80家。其中,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推出的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國推廣。

  孵化

  創優轉化應用生態

  2021年4月,合肥成立市科創集團,專注運營市級投資的創新平台資源,已為近300家次企業提供路演、融資等服務。在合肥市委科創委的統籌推動下,2023年3月,合肥市“科創大腦”正式發佈。自2022年6月試運行以來,合肥“科創大腦”已匯聚近3千家高校院所、超萬家企業數據,累計發佈技術需求232項,成功實現揭榜129項,成交金額5.473億元。

  “合肥在全國首創設立國有股權直投、總規模5億元、風險容忍度高達50%的市種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支持優質高校院所成果團隊項目就地轉化。”高致遠介紹,目前該基金已立項支持項目82個,出資項目58個、金額超1億元;天使基金已培育科創板上市企業3家、國家高企101家。

  2022年,合肥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34家,平均每天誕生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歷史新高,總數達6412家;培育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8200余家,同比增長近七成;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8家,總數達139家。

編輯:查宛昕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