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建水青花以鮮艷的色彩、精細的工藝為人稱道。2022年12月,建水青花瓷器燒制技藝入選雲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建水青花最早面世于元、明時期,是建水窯陶瓷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由於當時的建水大量燒制清釉青花瓷器,積累了利用龍窯高溫燒制陶瓷的經驗,為清代建水紫陶的創制奠定了技術基礎。
建水是中國古代青花瓷器主要産區之一,規模宏大,也是我國西南地區影響最大、連續時間最長、技術水準最高、類型最豐富、脈絡最清晰的著名窯口之一;建水青花以“鈷”作為發色元素,是一次性燒成的白地藍花或藍地白花釉下彩陶瓷器,是一種具有明顯藝術特徵和審美價值的民窯青花,由制泥、拉坯成型、配製青花色料與釉料、青花繪畫裝飾、施釉、燒成六道傳統工序製作而成。
建水青花在繪畫題材上豐富廣泛,涉及花鳥、人物、山水,在繪畫風格上寫實和抽象兼具;在藝術語言上樸實規整、自然流暢;在繪畫技法上,造型、用筆、構圖各有不同。建水青花所塑造的形象樸實深沉又活潑自由,代表了民間百姓崇尚自由、質樸、和諧的審美情趣,生動反映著建水人民嚮往幸福生活的美好理想。(文 李亞)
青花魚紋盤 供圖 建水縣非遺中心
建水青花民用器皿 供圖 建水縣非遺中心
建水青花插花瓶 供圖 建水縣非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