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 臨翔區融媒體中心
14歲開始學習制陶技藝,25歲以制陶為生,35歲成為陶器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如今37歲的楊丕追,憑藉紮實的制陶功底,將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傳統制陶工藝不斷推向更廣闊的世界。
受祖輩制陶熏陶,楊丕追14歲就開始和長輩學習制陶,由於當時碗窯村的土陶産品主要以傳統的酒罈、鹹菜罈等為主,市場狹窄,靠傳統制陶為業的匠人們,普遍經濟收入較低。迫於生計,楊丕追2005年離開家鄉到外打工,他看到了傳統手工業産品的發展方向和市場前景。2008年底,楊丕追回到家鄉以制陶為業,成立了楊追土陶工作室,專業從事土陶生産。
年輕人有衝勁有闖勁,為改變碗窯村産品單一、設計缺乏創意等問題,楊丕追走上了邊制陶邊求學之路,他説:“黨委、政府把我送到外面的大學去交流學習,先後去了景德鎮陶瓷大學、上海工藝美院、雲南藝術學院等,學到了許多製作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藝。”
掌握理論知識後,楊丕追的陶器製作開始走上藝術化之路。近年來,楊丕追製作的陶器作品頻頻獲獎,並被國內某些博物館收藏,省內外的制陶藝人也慕名前來學習技藝。現在,楊丕追已經是11個制陶匠人的師父。
楊丕追作為博尚鎮碗窯村制陶傳承藝人之一,引領著一大批制陶手藝人通過傳統手藝增收致富,建設家鄉。這些匠人不僅把傳統手藝做“活”了,還把家鄉的名聲打響了,碗窯傳統制陶技藝在他們的一拉一捏中更好地傳承下去。(文 張雲鳳 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