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點亮鄉村振興“滿天星”
來源:安徽日報  |  2023-05-15 17:13:00

  原標題:點亮鄉村振興“滿天星”——黃山市實施美麗鄉村“五微”行動紀實

  “一半煙火一半詩”。初夏時節,黃山大地儼然一幅山水畫卷,粉墻黛瓦掩映在滿目青綠中,婉約不失靈動,清新充滿生機。

  近年來,黃山市發揮山水人文優勢,實施微改造提升、微景區培育、微創意運營、微循環發展、微奉獻治理“五微”行動,推動村莊變景區、創意變生意、農房變客房、生態變業態、資産變資金,打造不同場景的“新安山居圖”,讓鄉村美起來、活起來、富起來。

  積微成著,推進村景一體化

  “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西溪南之美,才能和西溪南‘心照不宣’。”4月26日,青春勵志愛情喜劇電影《心照不宣》在黃山市徽州區西溪南村開機。時隔兩天,愛爾蘭《我們的藍色世界》紀錄片攝製組走進西溪南。

  與荷蘭羊角村簽署友好交流合作備忘錄,舉辦“望山生活”國際大提琴音樂節、“劍橋對話徽州 相約西溪南”文化交流、北京大學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鄉村景觀與農村水利工程”國際研學課程等活動……被遊客譽為“綠野仙蹤”的西溪南,已成為聞名遐邇的“網紅打卡地”。

  從徽州傳統村落到“鄉村國際會客廳”,西溪南的華麗轉身,是黃山市實施“五微”行動、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黃山是海內外馳名的旅遊城市,也是徽州文化的核心發祥地。如何平衡古村落保護和利用的關係,推進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一直是我們思考和探索的問題。”黃山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實施“五微”行動,一方面是基於徽州村落的獨特文化價值,不搞大拆大建和形象工程,以最小干預保護徽州文脈、保留村莊肌理、保住鄉土特色;另一方面是結合旅遊城市特點,利用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推進村景一體化,發展全域旅遊,探索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

  近年來,黃山市出臺美麗鄉村建設“五微”行動實施導則、景區村莊認定標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規劃等規範性文件,多渠道整合投入各類資金約72億元,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修復、古建保護等“微改造”項目1.5萬餘個,覆蓋90%以上鄉村,煙雨徽州、田園徽州、村落徽州成為黃山鄉村獨特IP。

  值得一提的是,黃山市各地鄉村就地取材、變廢為寶,利用毛竹、鵝卵石、建築廢料等資源,在村莊“金邊銀角地”、房前屋後閒置地等部位見縫插綠,推進“五小園”建設,累計打造“一米景觀”、美麗庭院、兒童樂園等微空間2萬餘個。

  黃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朱洪平告訴記者,該市堅持鄉村綠色生態循環發展,持續提升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在全省率先建設運營“生態美”超市345家,建成全域垃圾智慧化收轉運體系。同時,打造全國首個全域茶葉無農殘城市,建設區域性綠色生態産品交易中心,推進排污權、用水權、林業碳匯市場化交易,努力讓綠水青山成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

  通過“五微”行動,黃山市培育藝“蔬”臨河、塔川秋色等“微景區”176個,打造世界遺産等旅遊風景道10條,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省級特色旅遊名村等40個,西遞村獲評世界最佳旅遊鄉村,賣花漁村入選世界旅遊聯盟案例。今年前4個月,黃山市接待遊客2168.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20.92億元,其中鄉村旅遊接待量佔七成以上。

  造微入妙,打造創意新業態

  草坪露營、鄉村徒步、竹筏漂流、野趣BBQ,藝術之家、竹藝文化館、鄉村畫廊、窯烤麵包坊……難以置信,這是一個普通山村呈現出的文藝和洋氣。

  這裡是黃山市黃山區焦村鎮湯家莊村,一個原本平淡無奇的小村落。幾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一對學設計的海歸夫婦來到湯家莊,被當地的自然環境和民俗風情所打動,留下來成為“新農人”,於是有了“喚醒”一棟房、“激活”一個村的故事。

  “現在外地人、城裏人來得多了,把10多幢閒置房子改造成民宿,不僅增加了集體收入,還帶動村民就地就業和農副産品在家門口銷售,僅村民勞務收入每年就有500多萬元。”今年70歲的老篾匠李維福感觸頗深:村裏建起了竹藝文化館,原本生意慘淡的手藝活如今派上了大用場,不起眼的竹編成了遊客搶手的工藝品。

  在黃山市鄉村,各類主題民宿遍地開花,形成了獨特的“民宿+”融合經濟。

  “植根于古村落、古民居的徽州民宿,有故事、有鄉愁,有文化、有情懷,本身就是一種鄉村旅遊的新業態、文化創意的綜合體、沉浸式體驗的微景點。”黃山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吳小勝説,該市現有徽州民宿3209家,佔全省總量七成以上,年接待過夜遊客超過20萬人,帶動就業5萬餘人,年均拉動旅遊綜合收入近20億元,躋身全國首批9個民宿産業發展示範區。

  特色産業是鄉村差異化發展的競爭力所在,好的創意能強化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撬動消費市場。近年來,黃山市將創意創新融入鄉村振興全過程,構築與養生養老、文化創意、運動健康、鄉村旅遊等業態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實施黨建帶群建促鄉村振興“滿天星”工程,推動農旅與非遺、攝影、戶外、休閒、研學等融合,培育“非遺”夜市、寫生基地、鄉村書屋等業態3700余處,每年舉辦大地藝術季、徽州創意坊、非遺市集、祁紅採摘節、油菜花攝影大賽等活動100余場,以業態煥新鄉村,以活動積聚人氣。

  同時,黃山市探索鄉村要素市場化改革實現路徑,完善産業、生産、經營“三大體系”,構建縣、鄉、村三級鄉村資産運營體系,組建各級運營主體400余家,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導入11大類200多個産業項目,鄉村資源年交易額超過8億元,創新推出“村落徽州”保護利用項目,吸引各類資本參與開發運營鄉村優質資源。

  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畜頭肉尾,建成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基地25個,打造田園徽州、“黟”品五黑、“歙”採繽紛等區域公用品牌,開發徽茶、徽菊、皖南花豬、蔬菜盲盒等産品600餘款,去年該市農産品僅網絡銷售額就達39億元。

  “‘五微’行動看似從小處入手,實則撬動了鄉村建設和發展的方方面面。”四川省宜賓市一位幹部在黃山實地考察後感慨地説。

  興微揚善,培育鄉村新風尚

  走進黃山市屯溪區奕棋鎮查塘村,道路整潔、花團錦簇,一處處融入“孝愛”文化元素的村莊標識牌、彩繪文化墻分外醒目,不時可見的“孝道文化廣場”“孝道街心公園”“信義小花園”“好人好事墻”等微景觀,折射出這裡昔日的榮光和當今的傳承。

  結合開展“五微”行動,查塘村深挖當地歷史名人中的“孝愛”文化內涵,通過景觀節點、墻繪宣傳等方式進行創意表達,讓村民可視可感、可學可用。同時,該村以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契機,建設“信用好”超市,開展“十星文明戶”“美麗庭院”等評選,成立了黨員、巾幗、法律、環保公益等志願服務隊,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傳播“孝愛”文化。

  今年以來,該村開展“孝愛查塘”志願服務活動30余次,受益村民達千余人次,形成了人人爭當文明戶、信用戶的良好氛圍。

  令人嚮往的田園牧歌,除了鄉村寧靜自在的生活環境、傳統農耕的生産方式外,還有滲透在生産生活方方面面的鄉村文化。誠如查塘村志願者陳有進所説,“鄉風好了、人心齊了,這就是我們村裏最大的財富”。

  鄉村振興,基層黨建是保障。黃山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去年開始,該市實施黨建帶群建促鄉村振興“滿天星”工程,開展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百村共建等行動,選調鄉村幹部沉浸式赴發達地區體悟實訓,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幹部”計劃,選派1324名機關幹部以及金融專員、專技人員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常態化開展村書記、選派幹部“擂臺比武”,推動60個村黨組織跨省、跨市、跨區縣結對共建。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只有尊重農民意願和主體地位,激發廣大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解決‘政府幹、農民看’的難題。”黃山市委農辦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把美麗鄉村“建什麼、怎麼建”的選擇權交給群眾,推廣板凳會、戶主會等做法,引導村民參與村莊規劃、徵地拆遷、項目推進等全過程,吸引村民90余萬人次參與,獻計獻策萬餘條,一批“新黃山人”成為最美鄉村推介官、最美鄉村規劃師、首席鄉村運營師等,有效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黃山市以全面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為抓手,深化基層治理,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作用,建立健全“一獻四捐”“道德銀行”積分等制度,培育“解憂雜貨舖”制度等自治品牌69個,引導村民參與鄰裡守望、搶險救災、移風易俗等志願活動超過12萬人次,98%以上矛盾糾紛化解在鄉村基層,涌現出歙縣大茂、祁門響潭等基層治理典型。

  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面上有風景,黃山市的鄉村未來值得期待。(安徽日報 記者 吳江海)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