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西南地區五省(區市)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協作交流會在昆明雲安會都舉辦。來自四川、貴州、重慶、廣西、雲南的農業農村管理部門、中國種子協會及種子管理系統、農業龍頭企業代表共計80余人,共同交流農作物種業振興經驗,聯手推進中國種業發展現代化進程。
中國種子協會會長、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原司長張延秋表示,相關單位應按照《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提出的“強優勢、補短板、破難點、控風險”要求,全面推進“資源保護、創新攻關、企業扶優、基地建設、市場凈化”五大行動,在深入實施種業振興戰略上邁出堅實步伐;種子企業要著眼于各類作物全覆蓋,構建大、中、小種子企業融合發展的現代種業發展格局,主動與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積極加入種子創新體系和項目運作。
種業發展協作交流會現場
雲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巧泉致辭表示,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815戰略”,農業管理部門將在種子資源保護利用、自主選育品種創新、企業主體地位培育、供種保障能力提升、市場環境有效凈化五大方面加強工作,繼續鞏固雲南“水稻兩用核不育係繁育基地”“全國亞熱帶、熱帶血緣雜交玉米品種制種基地”的行業地位,發揮雲南玉米制種大縣和玉米制種面積位居全國前列的領先優勢作用。
雲南省種子管理站站長張秀祥介紹,雲南與東南亞、南亞國家共建了10個聯合實驗室、14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和69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同時,保山市施甸縣被袁隆平院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最佳繁育基地”,麗江市永勝縣被譽為“世界級水稻示範基地”。2023年,全國各地46個研究機構、86個研究課題組和眾多育種企業齊聚楚雄州元謀縣,聚焦種子全産業鏈體系打造,使得雲南種子繁殖基地的資源優勢更加凸顯。
在交流發言環節,參會的各省、市、區代表暢所欲言,並就“構建西南地區現代種業發展協作長效機制”進行專題性深度研討。協作交流會期間,與會人員還前往昆明市農科院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宜良基地,觀摩了首屆中國昆明國際鮮食玉米品種展示會。(文/圖 張育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