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20年 合肥全程相伴
來源:合肥日報  |  2023-08-09 18:03:34

量子計算20年 合肥全程相伴_fororder_a1cf6d26-68b8-4ccc-90aa-cac07b771e46

本源量子多臺量子計算機實景圖 攝影 孫超

  提到量子計算,不少人以為,這是最近幾年才火起來的詞彙。殊不知,量子力學這門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理論,已經進入人們生活100多年,催生了積體電路、鐳射、核磁共振等技術發明。

  以2003年中國第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小組成立為標誌,中國量子計算走過了20年發展歷程。從“一張桌子、一把椅子”的簡陋工作室到2022年全球融資最多的量子計算企業,從全球落後水準到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中國量子計算實現了從落後到追趕,再到緊跟國際水準。

  這一路,合肥始終“相伴左右”。

  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第二屆CCF量子計算大會暨中國量子計算産業峰會即將在合肥召開,這場盛會將展示數字中國量子計算最新成果、分享發展經驗,為量子計算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多技術領域集成創新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從不同側面勾畫出中國量子計算的新面貌。

  起步 從合肥的這間“8013”説起

  20年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間編號為“8013”的閒置教室裏,6個愛好量子計算的青年,開始探索如何在現實中造出中國的量子計算機。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量子計算專業組秘書長郭國平,就是當年的6人小組成員。他與量子“糾纏”多年,見證了我國量子技術的起步與發展。

  當時,教室簡陋到只有一把椅子。“椅子只有一把,就輪流坐;電腦只有一台,就輪流用。”郭國平回憶起當年的場景,記憶猶新。“椅子很快坐塌了,我們就‘站’著研究。當時沒錢買新椅子,是因為每天要花幾千元買科研用的液氦。”

  即使“站”著研究,也要讓中國量子計算“站起來”。憑著這份堅持與耐心,這六位年輕人,組成了中國第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小組,踏上了中國量子計算逐夢之路。

  相較于量子光學、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是一條更難走的路。如果説半導體領域是“板凳坐穿十年冷”,量子計算則是“十年寒窗無人問”。

  為了適應量子計算技術的科學研究與工程技術並重的前沿趨勢,2017年,在沒有企業願意投入、合作開發量子計算機的情況下,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和郭國平帶領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博士團隊,聯合創立了國內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全棧研製開發量子計算。

  “我們希望在量子計算上,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變成産品,而不只是在實驗室、故事本、論文集裏面;要能夠為國家搶到足夠多的核心專利,讓中國能夠在全球量子計算科研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能夠跟上國際領先的前沿科技步伐。”郭國平説。

  奔跑 在合肥的創新大道上

  在本源量子計算體驗中心的實驗室外,透過通電玻璃外側可以看到,內部佈置著兩台幾乎佔滿整間屋子的大機器。

  這台機器就是2021年本源量子向中國用戶交付使用的同款量子計算機,這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量子計算機整機交付能力的國家。

  此後,本源量子相繼開發出中國第一套量子計算機測控系統和作業系統、上線中國第一個搭載量子計算機真機的量子計算雲平臺……從硬體、軟體、人才和産業方面“全棧式”提高中國量子計算“反卡脖子”能力。

  在量子計算機工程之路上,合肥已有了一大批原創性成果。毫無疑問,量子計算已經成為合肥硬科技的一張名片。

  為了將這張名片擦得更加閃亮,合肥從不吝嗇各項政策扶持。近年來,合肥市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契機,制定了《合肥市量子信息産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在創新支持、成果轉化、試點工程、場景建設方面多管齊下,加速量子科技成果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

  2022年,合肥市更是打出一套量子産業扶持“組合拳”:編寫量子産業發展報告,梳理全市量子産業鏈供應鏈中斷點環節招引目標企業,常態化開展量子産業重點項目調度會,主動對接量子國家實驗室等單位,建立招商對接機制;完成量子産業鏈企業認定和産業鏈調庫工作,為企業申請高層次人才保駕護航;常態化開展雙需對接會,為企業對接科技局等市直部門,解決創新産品和場景需求等問題。

  未來,聚焦量子科技基礎研究,合肥市還將支持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組織實施一批聚焦優勢領域的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搶佔量子科技和産業發展的制高點。與此同時,合肥市將鼓勵量子企業主動提出場景需求,政府加強場景研判能力,面向通信、能源、金融、自動駕駛、機器人、生命健康等領域全面開放應用。(合肥日報 記者 趙俊松)

編輯:劉旭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