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積極推進“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4-01-26 17:57:34

  日前,蘭州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來到甘肅省積石山地震災區,開展科普宣講、公益課堂、趣味遊戲等主題文化活動及美化環境、暖心陪伴等便民服務活動,受到了災區群眾的歡迎。

  這是甘肅省積極推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的生動局面。

  近年來,甘肅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盯理論武裝、組織管理、師資隊伍、實踐育人等關鍵環節,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積極推進“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2023年6月,蘭州交通大學舉辦“大先生”講“大思政課”啟動儀式暨首場報告會,96歲高齡的教育專家胡德海作了以《關於研究生讀書的幾個問題》為題的專題報告,廣受學生歡迎。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今天很榮幸聆聽了胡先生的報告,受益匪淺。讀書是為了不斷完善自身,成為一個完整的人、合格的人。”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曹夢斐説,作為新時代青年,要將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多讀書、多思考,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好青年。蘭州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蔡中宏表示,辦好“大思政課”有助於大學生成長為能夠擔當中華民族重任的時代新人,唯有向大先生、老先生學習他們的治學態度和治學精神,方能有學問有水準,成為更高素質、更高水準的人才。

  如何辦好“大思政課”?

  2023年,甘肅制定出臺《甘肅省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實施方案》,舉辦“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啟動儀式系列活動,遴選命名首批9大類73個“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同時,從甘肅省“五老”、先進模範、專家學者、道德模範中聘請思政課兼職教師75名,形成先進人物經常性進學校作報告的長效機制,為思政課實踐育人提供了有力保障。

  “青年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自覺做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模範,用青春汗水書寫新時代奮鬥篇章。”蘭州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21級學生劉小娟觀看“奮鬥者·正青春”演講比賽後説。

  蘭州財經大學把離師生最近的、最接地氣的校園資源生動融入思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感悟”上下功夫,打造特色鮮明的示範專業、遴選思政元素豐富的典型案例、凝練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全方位、立體化打造“大思政課”育人格局,著力構建學校引導、社會聯動的青年成長“大課堂”。

  為持續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甘肅堅持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步推進,發揮多學科優勢加強理論宣講,聚力打造“理響校園·培根鑄魂”理論宣講品牌和理論研究闡釋新高地,著力構建內化於心、外化于行的理論武裝體系。同時,創新實施“百千萬”行動,建立“百名思政課名師巡講+千名大學生宣講+萬名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長效機制,統籌推進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

【原創】甘肅省積極推進“大思政課”育人體系建設_fororder_圖片1

甘肅省“大思政課”建設工程啟動儀式現場

  據統計,甘肅省連續五年徵集理論宣講作品200余件,立項開展思政研究課題1000余項,形成了“課程教學+宣傳教育+研究闡釋”推進黨的創新理論“三進”工作格局。此外,首批遴選建設38門思政精品課。積極打造中小學德育學堂,形成覆蓋中小學、涵蓋甘肅本地特色視頻資源1245個,百萬名師生在線收聽收看,點擊量超千萬人次。

  與此同時,甘肅在大中小學組織實施“紅色基因傳承行動”,建成省級紅色基因傳承示範校40所、隴原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5個。組建2000多支師生實踐研學團隊,開展思政實踐活動。

  水煙鍋、電石燈、鼻煙壺、氈靴、褡褳……2023年暑假期間,西北師範大學民勤實踐團在指導教師、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高曉英的帶領下,來到民勤縣“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走近農耕文化,感悟鄉村振興力量,探索以民勤縣及民勤鄉村記憶博物館為代表的鄉風文明建設新模式。

  “從鄉村過去的歷史中我們看到了勞動人民的智慧,體會到曾經艱苦而又充滿趣味的生活。回首看,民勤鄉村百年曆程苦難輝煌,抬眼望,建設美好鄉村逐漸變為現實。學史明理,學史增信,留住的記憶也將指明青年人未來前進的方向,讓鄉村更美好。”高曉英錶示。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近年來,甘肅構建省、市、縣、校四級思政課教師培訓體系,省級層面每年培訓思政課教師800余人;建立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集體備課平臺,組織開展集體備課100余場次;舉辦首屆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大比武”教學展示活動,141名優秀教師脫穎而出;落實“一省一策”行動,建成2個國家級、69個省級思政課名師工作室,開展名師幫帶行動,思政課教師育人水準不斷提升。

  下一步,甘肅將持續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工程落地見效,持續開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獻給祖國”主題社會實踐和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深度融合。同時,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建優建強紅色文化育人共同體,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文/圖 尹曉軍)

編輯:王奇英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