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
來源:金彩雲  |  2024-03-07 14:16:25

  在全力衝刺中國世界遺産預備名單的關鍵節點,萬年上山再傳好消息。

  今天,上山文化發現者、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蔣樂平透露:繼已經發現的浙江省22處上山文化遺址後,金華又添2處上山文化遺址,分別是婺城區清塘下村的園上遺址、金華開發區湯溪鎮上境村的木禾山遺址,至此,浙江省上山文化遺址群達到24處。其中,金華佔2/3,達17處之多。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537

園上遺址斷面

  萬年上山再添新成員,上山全家福其樂融融。

  陶片叭叭叭往下掉,數量多得超乎想像

  園上遺址位於清塘下村南部的一個小山坡,村莊環繞遺址東、北、西三面,在建的甬金衢上高速由其南部邊緣橫穿而過,距清塘水庫僅約100米,海拔高度約60米。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553

園上遺址全貌

  園上遺址的發現純屬偶然。

  1月17日,剛剛從陜西周原培訓回來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執行領隊徐崢晨,到清塘下村了解工作進展。甬金衢上高速金華城區段建設工程涉及四口山墓群,徐崢晨帶隊對該墓群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徐崢晨是金華人,畢業于山西大學考古專業,熱愛田野。早在2018年3月,他就跟著蔣樂平,在金華一帶負責上山文化遺址的考古調查和針對性試掘工作。距今9000年、金華開發區湯溪鎮東祝村的三潭山遺址,就是他在晚飯後的散步中發現的。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614

園上遺址周圍環境

  幸運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當天,徐崢晨轉到墓群發掘現場時,技工正在對墓葬填土進行仔細篩選。突然,一塊三四釐米的陶片露了出來。

  “這有沒有用?”

  徐崢晨拿起一看:紅色的陶衣、漆黑的夾裏。天哪,這不是正兒八經的夾炭陶嘛!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632

夾炭陶片

  徐崢晨感覺自己的心都要跳出來了:“這附近肯定有上山文化遺址!”

  徐崢晨馬上在周邊展開調查,當天下午,就找到了離墓群不遠的園上山,山包包較完整。

  上山文化遺址幾乎都是以高地為中心建立的,共同特點是靠近河谷地帶,佔據一些小山包、二級臺地。凸出的高地、原始的地貌、蔥鬱的植物……徐崢晨怎麼看,都覺得園上不簡單。

  第二天,他立即組織人員對園上進行勘探。終於在這一相對高度約8米的臺形墩地,確認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遺址也因所在山名園上,而稱為園上遺址。這裡距墓葬發掘區以北方向約220米

  園上,源“上”!

  “這名字挺有意思的,真是源自上山的緣分。地表散佈的遺物非常豐富。高近三米、寬不到一米的斷面,發掘時陶片叭叭叭往下掉,數量多得超乎想像。”徐崢晨高興地説,經初步勘探,園上遺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堆積達到約0.6~4米,年代跨度大,不僅有上山文化,還有不同階段的新石器文化遺存,頗為罕見。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648

  遺址內調查採集的陶器殘片主要是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和後良渚階段的文化遺存,可能還有河姆渡階段的。器型主要有大口盆、平底盤、凹沿釜、厚唇罐、帶領罐、圈足碗和鼎等,鼎足類型豐富,有魚鰭形、扁鑿形、扁圓柱形等。

  遺址現場的路不好走。下雨,道路泥濘,記者換上雨鞋,沒走幾步,雨鞋就裹滿了泥巴。

  路過田埂發現了多塊紅衣夾炭陶片,記者興奮地大叫,拍照落在後面,徐崢晨安慰道:“沒關係,上面還有很多很多。”

  果然,在不到一米的斷面最底層,不少紅紅的、黑黑的陶片,夾雜在泥土中,穿越萬年,看春回大地,風光無限。

  疑現環壕,地貌保存完整

  義烏橋頭遺址發現了迄今所知的東亞地區最早的環壕,這是上山文化最重要的聚落遺存現象。

  園上遺址疑現環壕。經初步調查和勘探,遺址所在墩地的分佈範圍約3萬平方米,並在遺址東部的發現一段長約60米、寬約12~20米的壕溝跡象,可能是圍繞遺址的環壕。

  遺址現場,在徐崢晨指點下,記者這一外行,也看得出環壕的溝狀痕跡,環繞臺地,中間深,兩邊高,在東北角似乎有拐彎轉折的跡象。這個跡象和臺地的地貌特徵相吻合。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703

  “環壕深1~2.5米,外部有明顯的邊界,內部探採,發現很多陶片渣子。” 徐崢晨介紹,遺址地貌保存完整,山往北是城區,一級臺地,低緩衝擊區域;往南,地勢慢慢抬升,是二級臺地;再往南,高的,就是三級臺地。這樣的地貌,再次印證了之前已經發現的上山文化遺址分佈規律。

  從洛陽鏟勘探出的系列土樣也可清晰地看出環壕痕跡。由內而外,依次分別為1.2米、1.8米、2.5米、1米取到生土,再往外生土就更淺了。

  “先下去又上來,非常直觀。” 徐崢晨説,萬年前這裡就該是宜居之地,生物多樣性豐富,有大面積水域、森林、沼澤,水域捕魚、森林狩獵,沼澤種植水稻,魚米之鄉、富饒豐盈。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718

  園上遺址發現後,市文廣旅遊局、婺城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非常重視,均第一時間趕往現場。

  婺城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副局長李英昌介紹,這個遺址能躲過萬年時間的侵蝕,保存完整,仿佛冥冥中註定。遠的不説,就最近,建設飛揚小鎮時,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動它;甬金衢上高速施工,擦邊而過,沒動到它;遺址被三個村包圍,周圍造房子,也沒動到它……

  遺址現場有兩口水塘,密集的春雨在水面開出一朵朵繁花。

  環壕和古河道相連嗎?

  萬年前的先民怎樣一路跋山涉水來到這裡?

  ……

  一個又一個問號等待揭開謎底。

  據悉,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計劃對園上遺址進行深度的考古調查。

  婺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個上山文化遺址

  24處上山文化遺址,除仙居下湯遺址和臨海峙山頭遺址外,均位於錢塘江諸支流的上游地區,集中在金衢盆地,大多位於衢江。

  昨天,蔣樂平、仲召兵、孫瀚龍這幾個上山文化考古的主要成員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向明一起聞訊趕到現場,都感到很震撼。

  “園上遺址非常重要,上山文化層堆積豐厚,聚落特徵明確,是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也是婺江流域發現的第一個上山文化遺址。在金華城區發現的幾個遺址中,保存最豐富。遺址年代跨度大、發展序列較清晰,有望成為金華新石器文化史的一桿尺規。對研究上山文化的分佈、內涵及演變關係也提供了重要的遺存資料。”蔣樂平説,園上遺址的發現,對上山文化申遺具有推動作用。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734

  方向明強調“這個遺址非常重要”,是這種新石器文化遺址的重要發現,並現場部署下一步的工作。叮囑以學術為抓手,遵守田野考古規範,快速有效開展工作。

  上山事業代代傳。以前跟著蔣樂平學的徐崢晨,現在也當起了師傅。兩個徒弟,都是97後,畢業于北京大學的侯祎琳、安徽大學張乃博自去年8月入駐該點後,一直待在金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原本只是發掘東晉時期的古墓,卻意外地和萬年上山不期而遇。

  “真是太興奮了。還在讀研究生時,就知道上山。當年,義烏橋頭遺址上榜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印象很深的是,出土文物特別漂亮,當時就很嚮往,希望能有機會,實地看看上山文化,沒想到,現在自己竟然實地參與發掘了。” 張乃博高興地説。

  來自陜西寶雞的技工史來興,對上山文化的感情很深,先後參與浦江上山遺址、義烏橋頭遺址、金華開發區青陽山遺址的發掘。史來興是今年1月來到園上遺址的,從2006年到2024年,兜兜轉轉,始終和上山分不開。“上山的陶片很有特色!金華真是好地方,遠古就好。”

  和園上遺址保存完整相反,木禾山遺址遭到破壞。該遺址坐落在相對高度約2米的臺地上,東距衢江二級支流厚大溪約600米,臺地現存面積約1000平方米。遺址發現約0.7米的文化層跡象,斷面上露出有夾炭紅衣陶片以及石核、石片、石錛、礪石工具、砍砸器等石質工具。

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上山文化遺址之一,園上,源“上”!萬年上山又有新發現_fororder_微信截圖_20240307104749

木禾山遺址摻雜稻殼、稻桿的夾炭陶片

  之前發現的摻雜稻殼的夾炭陶,大多只是稻殼的痕跡,木禾山遺址出土的夾炭陶表面卻摻雜著密密麻麻保存完好的稻殼、稻桿,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拉出。

  記者在清塘下村中臨時設置的展陳中看到這些陶片時,瞬間被驚呆了。

  你能想像嗎?眼前所見,竟是一萬年的稻穀、稻稈?!

  你能想像嗎?手中所捧,竟是一萬年的訊息、煙火?!

  ……

  萬年上山申遺步履鏗鏘。記者了解到,浦江縣上山遺址管理中心已牽頭完成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聯合申報,高品質完成《上山文化遺址群申遺預備名單文本》編制,“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項目申請表”、《上山文化遺址群申遺預備名單文本(終稿)》和浦江、嵊州、義烏、永康、仙居、龍遊6個縣(市)《關於懇請將上山文化遺址群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的請示》等提名材料于按程式遞交國家文物局,目前正在全力衝刺中國世界遺産預備名單。

  萬年上山,一脈生長,期待更多驚喜的發現。(記者 李艷/文 張輝攝/視頻)

編輯:魏煒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