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廣漠無垠的大漠到暖意融融的溫棚,再到尋常百姓的餐桌……“沙海綠洲”民勤將野菜沙蔥成功“馴化”,規模種植,使之華麗轉身,成為備受歡迎的美味佳肴,火爆市場,演繹出一段令人驚嘆的生長傳奇。
春夏交替之際,晨光乍破,明媚的陽光盡情傾灑於民勤縣大壩鎮八一村的沙蔥基地之上,顆顆露珠閃耀著光芒,整個基地處處呈現出鬱鬱蔥蔥、一派盎然的景象。一畦畦的沙蔥排列整齊,長勢喜人,滿溢著生機與活力。“我家露地沙蔥種18畝,畝均收入1萬,大棚沙蔥7棚,棚均收入10萬。”八一村村民葉智香説,沙蔥播種一次可連續采收10年,一年能收5到6茬,每年10月中旬露地沙蔥收完,溫室沙蔥無縫對接上市,每天八一村有6噸多沙蔥遠銷省內外,産品供不應求。
村民們正忙著采收沙蔥
不僅如此,沙蔥産業所呈現出的持續性進步與蓬勃發展之態,也為村民們成功開拓出了一條在家門口務工以實現增收的有效途徑。
在大壩鎮文一村溫室沙蔥種植基地內,清脆鮮嫩的沙蔥翠綠連片、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在采收分揀、過秤包裝、裝車外銷,一派熱鬧的豐收景象。“現在我在家門口務工,既能顧家,還能掙錢,真是兩全其美。”村民馬紅霞在沙蔥畦輕盈地挪著腳步,靈巧的手握著鐮刀在沙蔥底部輕輕一割,順手丟進隨身挎著的籃子裏,動作嫺熟而自然。她説,告別跨省打工後,不少村民通過土地流轉“獲租金”,就近務工“賺薪金”,掙上了“雙收入”。
近年來,民勤縣做活做足沙蔥産業文章,通過抓基地、建園區、延鏈條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戰略佈局,建立“露地+設施”的高效栽培模式,走“市場導向、龍頭帶動、資源整合、統分結合、抱團發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之路,成功激發農業新業態內在活力與潛力,驅動沙蔥産業朝著標準化、産業化、品牌化的方向加速轉型,促進沙蔥産業整體向更加綠色、高效、智慧的方向邁進,構建起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可持續性的産業發展新格局,實現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沙蔥長勢喜人
與此同時,民勤縣編制了“沙蔥反季節栽培技術規程”等3項沙蔥人工栽培技術規程。在此前提下,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産技術,對種植密度、土壤肥力、水分供給等關鍵因素進行精準把控,並且密切關注沙蔥生長所涉及的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監測設備和技術手段所具有的優勢,實時對其進行監控,同時依據實際狀況及時地作出調整,從而保證沙蔥能夠始終處在最為適宜的生長環境當中。
沙蔥經真空預冷和冷庫預冷發往全國各地
從“馴化野沙蔥進日光溫室種植”到“推廣露地沙蔥大面積種植”,從“沙蔥的育苗移栽”到“沙蔥反季節栽培土質、墑情掌控”,民勤沙蔥實現了質的飛躍與突破,不僅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沙蔥的品質和産量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其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也日益增強,為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和活力。
據悉,沙蔥在民勤縣得到大面積推廣種植,以大壩鎮為核心,輻射帶動蘇武、大灘、重興、收成等14個鎮,發展至今,沙蔥總面積達10萬畝,其中野生沙蔥8.5萬畝、人工栽培1.5萬畝。(文/圖 馬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