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安徽省“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第十七場)舉行,主題為“助力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 服務安徽高品質發展”。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局長韓永生,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何漢翔,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睿出席新聞發佈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新聞發佈會現場 供圖 安徽省政府新聞辦
在國家級考核中,安徽省食品安全連續5年獲A級等次,藥品安全、品質工作連續3年獲A級等次,知識産權保護工作檢查考核連續3年、行政保護工作績效考核連續5年獲優秀等次,“雙打”(打擊侵犯知識産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連續5年獲優秀等次。
為了保證經營主體發展品質持續提升,安徽省出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促進經營主體高品質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推進經營主體高品質發展示範縣(市、區)改革試點,深化“個轉企”改革,推動企業信息變更等“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建立民營企業“雙月座談會”制度,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加強重點領域涉企違規收費整治,助力企業降本減負提信心。1月至9月,全省共有3596戶個體工商戶直接變更登記為企業,同比增長128.75%;全省新設各類經營主體91.07萬戶。截至9月底,全省實有各類經營主體817.95萬戶,同比增長3.35%;實有涉稅經營主體326.11萬戶,同比增長7.56%,經營主體發展品質穩步提升。
同時,對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實施常態化清理,全省累計審查、清理涉及經營者經濟活動的政策措施9.01萬份、修改廢止2940份。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2024年以來辦結反壟斷案件3件、反不正當競爭案件623件,在全國首屆反壟斷執法辦案業務競賽中獲團體二等獎。安徽省深入開展“滿意消費長三角 放心消費在安徽”行動,累計發展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單位7.72萬戶,市場秩序和消費環境持續優化,據全國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顯示,安徽省市場環境指標得分連續兩年位居全國第4。
同時,大力實施品質強企、品質強鏈、品質強縣行動,遴選5家龍頭企業作為品質強國領軍企業重點培育,助力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圍繞新能源汽車、量子信息等重點産業實施品質強鏈,參與企業1萬多家,已解決品質問題892個;累計培育58個“安徽省品質強縣(市、區)”,在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新興産業領域建設國家和省級産業計量中心5家,建成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27家,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中心146個;大力實施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制定發佈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國家標準12項、電梯安全狀況評估規範等地方標準17項,支持企業爭創企業標準領跑者202個,累計發佈地方標準4752項,數量位居全國第4,成功獲批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省。安徽省製造業産品品質合格率94.73%、高於國家1.08個百分點,品質競爭力指數90.34、高於國家4.74個標準分。安徽全省有機産品認證證書達2921張,數量躍居全國第一。
安徽省實施高價值發明專利培育工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較“十三五”末增長153.6%,專利密集型産品認定數量位居全國第4。開展知識産權質押融資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三年行動,全省知識産權融資金額245.61億元,同比增長101.3%,居全國第5位。建設合肥市國家知識産權保護示範區,打造“科大矽谷”知識産權保護樣板區,建成運行兩個國家級知識産權保護中心,累計辦理專利快速預審1.28萬件,發明專利平均授權週期壓縮至52天、較過去縮短80%。發揮行政裁決的制度優勢,依法平等保護各類企業和權利人的知識産權,審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453件,相關做法被司法部、國家知識産權局聯合推廣。開展數據知識産權試點工作,完成數據知識産權登記64件,實現市級知識産權公共服務節點全覆蓋。知識産權強省建設加快推進,為打造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塑造發展新優勢提供了有力支撐。(文 查宛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