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場以“非遺進校園 文化共傳承”為主題的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活動走進合肥高新火炬小學,精彩紛呈的皮影戲、傳統舞獅表演、川劇變臉輪番上演,小學生們在傳統非遺展演中體驗到快樂和美好。
活動現場
學術報告廳內,學生代表走上舞臺親自拉起操作桿學著玩各種皮影。年已六旬的馬派皮影戲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馬飛介紹,馬派皮影戲這門技藝已傳承130多年了,“我6歲開始跟父親學藝,11歲與爺爺登臺表演皮影戲,至今已從藝40餘年。”
馬飛介紹,馬派皮影通常由兩個人表演完成,一人敲鑼鼓镲,一人後臺表演,“有時候,我的一雙手要操作八個皮影人的表演,雙手輾轉騰挪。”
小學生們與演員互動
小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體驗皮影表演
在室外的技藝展示,同學們走進多個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展示區,沉浸式體驗非遺之美。從廬陽剪紙到廬州面塑,從浮水印花箋到廬州內畫,從廬州吹糖人到廬陽花布……同學們被這些傳統技藝深深吸引,他們還在老師的指導下,親手體驗了剪紙、面塑、吃糖人、做拓印等傳統技藝,學習並了解這些傳統工藝的歷史和技巧,培養了動手能力與創造能力。活動的開展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了解和學習非遺的平臺,也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遺進校園 文化共傳承”非遺進校園活動是合肥市非遺系列活動品牌之一,也是探索將非遺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有益探索和實踐路徑。自2024年啟動以來已開展了五次非遺進校園展示展演活動,讓非遺傳承人進校園進第二課堂傳授、講解非遺知識,讓學生通過和非遺傳承者面對面交流,更近距離、更直觀地感受非遺的魅力。同時,學生也可以走出校園、走出課堂,在社會具體實踐中體驗非遺,將“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在沉浸式參與、體驗非遺活動過程中提升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文/圖 倪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