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山丹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優惠的旅遊政策、精彩紛呈的文旅活動。近年來,山丹縣文旅市場亮點頻現,活力四射,吸引著不少國內外遊客來山丹旅遊觀光。
2024年,張掖市山丹縣立足“絲路馬都·古韻山丹”形象定位,圍繞“龍頭引領、兩翼帶動、四區聯動、多點支撐”發展格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讓一件件民生實事從“紙上”落到“地上”,不斷推動全縣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發展,助力鄉村振興。2024年前三季度,山丹縣共接待遊客526.34萬人,實現遊客旅遊消費34.9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49%和49%。
上合·絲路行知活動在國家長城文化保護公園舉辦
2024年山丹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招商為要、落地為王”理念,推行“清單制、責任制、專班制、流程制、閉環制”5項機制,統籌推進項目建設,實施文體旅重點項目4項(其中續建3項、新建1項)、其他項目4項,到位資金1700萬元,完成固定投資1997.9萬元。
山丹馬場馬群奔騰場景
2024年山丹縣將山丹馬場景區作為引領發展的龍頭景區,多方合力推進理順馬場景區體制機制,不斷豐富景區業態,“萬馬奔騰”景觀已實現常態化演繹;組織景區工作人員及馬工共計200余人就旅遊服務品質提升開展專題培訓5次,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和素質明顯提升。同時,隨著蘭新高鐵將山丹馬場站融入甘青旅遊大環線,不僅讓遊客“邂逅26℃清涼之夏”,更領略了“絲路綠寶石”的神奇與俊美。暑運期間,山丹馬場旅客數量增長顯著,為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2024年山丹縣文創産品研發專班赴河南洛陽、深圳等省市實地考察文創産品創新、供應鏈合作等先進經驗、發展趨勢、市場動態和新興商業模式,在包裝打磨現有特色文創産品、旅遊商品、康養産品的基礎上,植入“山丹馬”“山丹花”“焉支姑娘”等文化元素和産品logo,新研發推出“山丹·好禮”伴手禮、“馬到成功”毛絨公仔、世博盛宴餐具、陶瓷小馬、紅棗木康養、“炒撥拉”紀念品等10余個系列共計1000多款文創旅遊産品。
大型原創情景劇《古韻山丹》
2024年山丹縣成功舉辦第二屆“炒撥拉”節,並圍繞《古韻山丹》劇目編排系列精品劇目28個,舉辦“漢明長城·絲路古道”文化品鑒、“古韻悠長·梨園潤鄉”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走進山丹、甘肅省第12屆大眾輪滑錦標賽、“絲路馬都·古韻山丹”全省書畫作品邀請展等系列活動68項,共開展“消夏週末”、惠民演出等文化活動200余場次、書畫展覽和國學講堂100余場次、非遺展演和文博社教活動85場次,實現了將文體活動融入産業、城市、消費業態,文化市場消費活力不斷提升。
2024年山丹縣制定印發《山丹縣進一步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發展的實施方案》,建立健全非遺保護傳承資金扶助機制,加強傳承基地和研學實踐基地建設,將長城、非遺融入研學,常態化開展“傳承華夏文明·感悟彩陶之美”“登臨漢明長城 厚植愛國情懷”等“文化+研學”“非遺+研學”活動。傳統舞蹈類“山丹桌凳摞壘舞獅”、傳統美術類“山丹麥稈畫”、民俗類“冬至民俗文化節”三項非遺項目成功入選第五批甘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山丹馬”馴養技藝、土墻夯築技藝、山丹饃饃和木雕入選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如今,山丹縣依託豐厚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之路。未來,山丹縣將繼續秉持“能融盡融、能融全融”的理念,不斷發揮文旅資源富集優勢,整合特色資源要素,挖掘文化內涵,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入旅遊業發展,構建全域旅遊發展大格局,不斷推動山丹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擦亮“古韻山丹”文旅名片。(文/圖 王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