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連山北麓的凜冽寒風中,扁都口省際公安檢查站的警徽始終熠熠生輝。檢查站位於甘肅與青海交界的咽喉要道,海拔近2800米,年均氣溫不足5攝氏度,這裡是張掖市民樂縣公安局扁都口公安檢查站民警黃啟元紮根六年的“家”。
這位來自黔西南的漢子,用腳步丈量高原的四季,以忠誠守護西北大地的平安,將異鄉的山水化作生命中最深的牽絆。黃啟元先後被張掖市公安局記個人三等功2次、個人嘉獎1次,被民樂縣公安局記個人嘉獎1次,多次被民樂縣委、縣政府和縣公安局評為優秀共産黨員和先進工作者。
民警檢查大貨車 供圖 民樂縣公安局
風雪邊境線上的“異鄉人”
這是黃啟元在檢查站堅守的第六個年頭,也是他離開家鄉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第21年。
2004年,20歲的黃啟元義無反顧地從黔西南州安龍縣的青山綠水間跨越2000余公里,應徵入伍來到西北這片蒼茫之地。2011年,他從警院畢業分配到民樂縣公安局工作。初到時,乾燥的氣候、陌生的飲食、迥異的文化讓他幾度水土不服,但最難的還是語言關——民樂縣80%的居民説當地方言,而他的“黔普話”常令群眾一頭霧水。
為了融入這片土地,他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方言詞彙,甚至一度化身“跟屁蟲”在同事後面學方言,後來竟成了檢查站的“方言通”。
黃啟元排查大車隱患 供圖 民樂縣公安局
從“異客”到“守護者”的蛻變
扁都口檢查站地處甘青交界,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關卡,日均車流量超8000余輛。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黃啟元共計查獲“百噸王”大貨車8輛,嚴重超載24起,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2642起,並通過稽查布控系統精準攔截違法車輛283輛,查獲走私煙草356條,救助野生動物7次,救援故障、事故車輛25輛,搶救傷員8人,幫助群眾79次。
民警堅守在執勤一線 供圖 民樂縣公安局
面對群眾,他總有一股“較真勁兒”。不論是擁堵路段的交通疏導,還是遇到惡劣天氣被困在扁都口路段群眾的求助,黃啟元總是奔走在一線。不管是拉沙石墊路還是撒除雪劑拖車,他總要想方設法的去幫助那些向他求助的人。
他鄉與故鄉的雙向奔赴
在檢查站二樓的宿舍裏,黃啟元的書桌上擺著兩幅照片,一幅是黔西南老家門前的全家福,另一幅是妻女的照片。2025年黃啟元父親病重離世時,正值“春節”值班備勤關鍵期,他未能返鄉探望。母親在視頻裏説:“你在甘肅守護那萬家燈火,就是給你爸盡孝了。”這句話被他抄在執勤日記的扉頁,成為支撐他走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力量。
黃啟年堅守崗位 供圖 民樂縣公安局
山河為證的堅守哲學
黃啟元曾有機會調回貴州,卻選擇了留下。“有人説堅守是因為責任,但對我來説,堅守是因為這片土地早已成了血脈裏的一部分。”他撫摸著警徽説。對公安工作的熱愛,是藏在每一個晨曦微露的路口、每一回暴雨中的堅守、每一次群眾感謝裏的赤忱,這種熱愛源於對責任的敬畏,更源於這份工作獨特的溫度與力量。
扁都口的馬蓮花年復一年綻放,黃啟元鬢角已染上祁連山的霜雪。當被問及堅守的意義,他指向扁都口公安檢查站外飄揚的國旗説:“此心安處是吾鄉,我的鄉愁,早就融進了這片高原的晨昏。”(文 王世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