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最高檢“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要求,近日,蘭州市安寧區人民檢察院以“三個善於”理念為核心,創新開展傳導式培訓。安寧區人民檢察院通過“一人參訓、全院受益”機制,不僅實現了前沿司法理念的有效傳導,更構建起“學習-實踐-創新”的閉環生態。
參訓幹警將國家檢察官學院所學的先進理念轉化為“三個善於”的實踐指南:深入剖析“善於從紛繁複雜的法律事實中準確把握實質法律關係”在故意傷害、盜竊等常見罪名中的具體運用,強調通過全面復勘現場、補充偵查、委託鑒定等方式夯實證據鏈條,避免因機械司法導致“案結事不了”的情況發生。
針對“善於從具體法律條文中深刻領悟法治精神”,參訓幹警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為例,闡釋如何將“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融入辦案實踐。在“法理情統一”方面,參訓幹警通過剖析尋釁滋事案酌定不起訴的典型案例,展現檢察機關運用“刑行反向銜接”機制,實現“罰當其罪”與“社會關係修復”的雙重效果。
同時,安寧區人民檢察院聚焦公訴人核心能力建設,將國家檢察官學院的優質資源轉化為內部課程,總結形成“庭審發問-舉證質證-文書撰寫-答辯策略”的閉環式培訓體系。在庭審發問環節,參訓幹警總結出“爭議焦點引導法”“證據鏈條閉合法”等實戰技巧。例如,針對交通肇事案,設計“車輛制動痕跡鑒定”“目擊證人交叉詢問”等12組發問提綱,確保事實認定經得起法庭質證。在舉證質證環節,參訓幹警強調電子數據審查的“三性法則”。
針對公訴意見書撰寫,參訓幹警提煉出“三段論”結構模板:首段以“法理闡釋+社會背景”開篇,中段以“證據體系+法律適用”展開論證,尾段以“價值引領+司法關懷”昇華,使文書兼具法律嚴謹性與社會感染力。
針對傳統培訓“聽時激動、想時感動、做時不動”的痛點,安寧區人民檢察院建立雙向轉化、案例教學、效果評估“三大機制”:通過參訓幹警把高端培訓資源轉化為內部課程,把公訴技巧拆解為舉證要點、質證策略、文書撰寫等模組,形成結構化知識體系;選取真實案件進行全流程復盤;組織參訓幹警進行“二次輸出”,檢驗學習成效,深度消化培訓內容,避免培訓成果“束之高閣”。
這種“輸入-加工-輸出”的閉環設計,推動培訓資源實現幾何級裂變,打破“一人參訓、一人受益”的局限,不僅實現從“辦結案件”向“辦好案件”的轉變,更推動檢察工作從“單兵突進”向“體系賦能”轉變。
“當每個檢察官都成為法治精神的傳播者、辦案方法的傳授者,檢察事業必將迎來人才輩出、薪火相傳的嶄新局面。” 一名參訓幹警感慨道。(文 劉建華 趙正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