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家地理標誌性“紅框”成功落地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各大景區,迅速成為當地旅遊新地標,引發遊客打卡熱潮。此次“紅框”的設立,旨在為遊客提供獨特的觀景視角,讓遊客感受山丹豐富的旅遊資源與深厚的文化底蘊。
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地處河西走廊中段,憑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坐擁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與底蘊深厚的歷史人文遺跡。境內的山丹馬場,據説自漢朝霍去病時期便肩負起屯兵養馬的重任,至今已有2100多年曆史。廣袤無垠的草原上,駿馬奔騰,雪山與草原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闊的自然畫卷,完美融合了農牧文明的獨特魅力。而漢明長城在山丹境內綿延近200公里,漢長城與明長城並行延伸,烽燧、城堡星羅棋佈,猶如一部生動的史書,默默講述著千年來金戈鐵馬的邊塞故事,被譽為“露天長城博物館”。素有“天然氧吧”之稱的焉支山,森林茂密、松濤陣陣,不僅自然風光旖旎,更因匈奴歌謠“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而聲名遠揚,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性“紅框”成功落地張掖市山丹縣焉支山
此次落地的中國國家地理“紅框”,以其簡潔醒目的紅色邊框,為山丹的美景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取景器。在山丹馬場,遊客站在“紅框”之中,背後是萬馬奔騰的震撼場景,藍天白雲下,駿馬矯健的身姿與翠綠的草原相得益彰,隨手一拍便是一幅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大片;于漢明長城旁,“紅框”將古老滄桑的城墻、烽火臺與遠處的戈壁風光框入其中,讓人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歷史的厚重;在焉支山景區,“紅框”則將林海、山峰、溪流等自然元素巧妙組合,展現出焉支山如詩如畫的生態之美。
“紅框”不僅是遊客拍照打卡的絕佳點位,更是山丹文旅品牌宣傳的有力媒介。遊客通過在社交媒體分享與“紅框”的合影,以及框中的絕美風景,吸引更多人關注山丹,提升了山丹景區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不少遊客表示:“中國國家地理的‘紅框’就像是一個品質認證,看到它落地山丹,就知道這裡的風景一定不容錯過。站在‘紅框’裏拍照,感覺自己像是走進了《中國國家地理》的雜誌封面,特別有紀念意義。”
遊客在“紅框”內拍照打卡
山丹縣文體廣旅局局長張春雷表示,未來將以“紅框”落地為契機,深度挖掘山丹文旅資源的獨特價值,進一步豐富旅遊産品供給,提升旅遊服務品質,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更多像“紅框”這樣具有標誌性的文旅打卡點,讓山丹成為國內外遊客嚮往的旅遊目的地,推動山丹文旅産業高品質發展,讓“絲路馬都·古韻山丹”的名片更加響亮。(文/圖 錢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