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鄆城:年俗鬧鄉村 年味撲面來
鄆城,不僅有“黃河大集”上琳琅滿目的家鄉味道火爆出圈,鄉村文化、鄰裡鄉情逐漸成為承載鄉愁、傳播家鄉的最佳載體,這裡以文化認同、溫暖相助把“熱鬧過大年”的氛圍感拉滿。
請老人吃頓年夜飯 加點溫暖味
農曆臘月二十,鄆城縣唐塔街道花園社區“沒有圍墻的敬老院”裏喜氣洋洋,200余名老人圍在一起看節目、拉家常,脖子上的紅圍巾很是應景。
“一進入臘月就開始籌劃了,安排我們社區及周邊老人歡聚一堂,提前吃頓年夜飯,也是我們社區大家庭的過年大聯歡。”社區“沒有圍墻的敬老院”創始人劉鳳菊正和志願者們一起忙著切菜、翻炒、蒸煮等。
2017年,劉鳳菊發起成立“沒有圍墻的敬老院”,每月農曆初一、十五邀請周邊的老年人圍坐吃餃子宴,有時還請來文藝志願者為老人表演地方戲、經典歌曲等。
“今天換上新衣服,拉拉呱,説説過年都備了點啥,很開心”“日子越來越好,越來越有盼頭嘍”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越聊越開心。
新年大禮包 加點文明味
敲鑼打鼓送榮譽,掛牌表彰樹新風。1月31日,鄆城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縣文聯到張魯集鎮于垓村開展“龍行好鄆 福進萬家”2024春節文明實踐主題活動。先是秧歌隊開道邊走邊舞,相關負責同志到村裏的“文明家庭”戶家掛牌表彰;之後拎著麵粉、豬肉到新中國成立前老黨員、百歲老人家“串門”話家常。
“走!大喇叭喊咱領春聯啦!”鄉親們三五成群,在大喇叭和鑼鼓聲中走向村委會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他們一邊欣賞著眼前的秧歌、戲曲,一邊等待著書法家現場揮毫題春聯。
“給我寫一張快樂的樂吧,新的一年希望孩子快樂成長。”“又唱又跳又演,把文明婚俗、守好自己的養老錢都編到唱詞裏了,真是送‘理’到家了。”“一發春聯這年就到了,福也到了,新的一年也祝你們工作順利,闔家歡樂。”
現場,鄉親們笑意盈盈,在樂享這份“新年大禮包”的同時,也給現場的工作人員送上新年的祝福。
鄉村好品上“村晚” 加點文化味
“提腳似風,落腳穩如鐘,俺邵集村的抬閣已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每年暮春三月,我們張莊村舉辦媽祖文化旅遊節,有十余萬人到俺村參觀旅遊,盛況非凡”……
在鄆城縣郭屯鎮“回家過大年”村晚活動現場,多名村黨支部書記上臺紛紛化身家鄉推介官,登上舞臺介紹本村的“好品”“好物”以及文旅資源。
“我們村有媽祖娘娘除惡揚善、救民于水火的故事,有歷代文人墨客題寫的精美石刻,有深厚的戲曲文化,還是鄆南紅色文化的發祥地,這些都是我們村的寶貴財富,是大家共同的鄉愁……”張莊村黨支部書記張海波介紹起自己的村莊來,滿滿的驕傲。(大眾日報記者 蔣鑫 通訊員 蘇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