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佈首批“無廢細胞”名單 泰安開啟城市“綠呼吸”
3月26日,泰安市公佈第一批“無廢細胞”名單,共有215家單位達到創建要求。此次公佈的“無廢細胞”名單中,包含無廢鄉村6個、無廢社區1個、無廢小區20個、無廢酒店3家、無廢商場3家、無廢景區3家、無廢工廠7家、無廢公園1個、無廢農貿市場1家、無廢醫院10家、無廢快遞站8家、無廢機關47家和無廢學校105家,涵蓋了學校、醫院、工廠、機關等13類生活單元。
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開啟城市“綠呼吸”,是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現高品質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作為“無廢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無廢細胞”是日常社會生活中“無廢”理念的基本組成單元。
小“細胞”如何改變大環境?在學校,泰安岱岳區粥店中學開設環境教育、生態教育,將“無廢文化”滲透到語文、道德與法治等學科教學中,同時開展無廢知識講座、廢物再利用、“我是環保小衛士”徵文比賽、垃圾分類積分兌換等活動,把“無廢”理念落實到師生的日常行為中,以學生帶家庭,以家庭帶社會,凝聚更大合力。“通過一系列創建活動,師生的‘無廢’理念不斷增強,行為習慣不斷提升,形成了‘無廢’行動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綠色、文明、有序的校園環境已經成為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岱岳區粥店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徐宗官説。
在工廠,泰山石膏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國家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成功研發利用工業副産石膏替代天然石膏生産石膏板技術,被科技部列為“星火計劃項目”。企業累計消化工業副産石膏1.5億噸以上,節約了大量的土地資源。該公司還投資建設石膏板專用護面紙生産線,年可利用廢紙60余萬噸,節約了大量木材,保護了森林資源。這條生産線上,所有生産原料均可回收再利用、無外排廢水,真正做到吃廢、利廢,促進循環經濟産業發展,努力創建“無廢工廠”,融入“無廢城市”建設大格局。
在醫療機構,泰安市全面開展醫療機構廢棄物綜合治理,規範醫療廢棄物處置,壓緊壓實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棄物源頭控制和分類管理責任。去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棄物處置“藍盾行動”專項監督檢查,共排查醫療機構1887家,對於發現的問題全部整改,確保醫療廢棄物無害化安全處置。目前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可回收物回收率、醫療廢棄物收集處置體系覆蓋率已全部達到100%。
“‘無廢細胞’建設單位要不斷鞏固創建成果,持續做好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工作,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打造相關行業領域的生態文明建設標杆。”泰安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戴先鋒説。(大眾日報 記者 王洪濤 劉濤 通訊員 李皓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