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嘉木棲日照 近海山地飄茶香
來源:大眾日報  |  2024-04-23 10:56:03

  原標題:“南茶北引”70年,南方茶樹在黃海之濱長出致富“金葉子” 南方嘉木棲日照 近海山地飄茶香

南方嘉木棲日照 近海山地飄茶香 

 □記者栗晟皓通訊員朱文武潘廣帥報道 時值穀雨,日照綠茶進入春季採摘期。近日,在莒縣浮來青旅遊度假區的茶園裏,採茶工人忙著採摘茶葉。

  穀雨時節的日照大地,春意盎然。在黃海之濱的日照市,數十萬畝茶樹進入春茶採摘期。

  日照市並非茶樹的原始産地。一切的從無到有,要從70年前的“南茶北引”説起。此前茶學界曾經普遍認為,“北緯32度以北種不了茶樹”。1954年,隨著“南茶北引”的大幕拉開,日照幹部群眾敢於突破常規、勇於改變現狀,經過12年的努力,最終在北緯35度海岸線上成功種茶,創造了茶樹這一“南方嘉木”的種植區北移三個緯度的奇跡。

  “日照市于1966年‘南茶北引’成功,讓我國茶樹的種植區域向北擴大,高緯度海洋性氣候、較大的晝夜溫差,使日照綠茶積累了豐富的品質成分,韻味醇厚的風味,廣受歡迎,這一成績來之不易。”4月19日,“南茶北引”傳承創新大會暨第十二屆茶學青年科學家論壇在日照市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陳宗懋在開幕式的視頻致辭中説道。

  “日照地處‘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毛竹、香樟等南方植物都有分佈,‘南茶北引’之前,日照已有零星的茶樹生長。所以,日照幹部群眾種茶,是一種基於科學基礎上的探索創新。”日照市委書記李在武説。

  回顧“南茶北引”70年的歷程,從構想到行動,從夢想照進現實,日照市的幹部群眾生動詮釋了“敢為人先、百折不撓、久久為功、一心為民”的品質內涵。

  從1956年到1966年,是日照綠茶的“生死十年”。其間,日照的幹部群眾從福建、浙江等不同地方購進茶種,在不同的地方開展試種,儘管都能出苗,但總是抵抗不過嚴寒和乾旱。在堅持還是放棄的抉擇中,大家毅然選擇了前者,最終在1967年成活茶園5畝,保住了日照綠茶的“生命火種”。

  “南茶北引”成功後,日照茶産業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尤其在20世紀80年代,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後,集體茶園承包到戶,由於技術管理缺位,經濟效益下降,部分茶園被毀,日照綠茶進入低谷。但無論形勢如何變化,日照市歷屆黨委、政府始終錨定茶産業不動搖,接棒發力,最終推動日照綠茶步入規模發展、全面提升的康莊大道。

  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虞富蓮,作為當時“南茶北引”多位技術人員之一,曾經在試種現場和當地幹部群眾長期吃住在一起,為“南茶北引”的成功付出了大量心血。他認為,領導、群眾、科技人員三結合,是“南茶北引”成功的關鍵。當時山東從省到地區(市)、縣都有種茶組,村裏有種茶專業隊,確保各項措施落實。現在做好日照綠茶的傳承、創新和發展,依然要發揚這種精神。

  南方嘉木遷北方,冰雪淬成板栗香。獨特的地理氣候,也造就了日照綠茶“葉片厚、耐沖泡、黃綠湯、板栗香”的品質,成為名副其實的茶中至味、飲中珍品。

  俗話説,“一畝茶,十畝田”,茶園已經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之一,目前畝均收入約1萬元。已形成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生産、加工、銷售一條龍,農工貿一體化的産業格局,日照市成為江北最大的綠茶基地。小小一片“綠葉”,既為日照市增添了綠色“顏值”,又提高了農業“産值”,還彰顯富民“價值”。“日照綠茶”先後入選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首批“好品山東”品牌,在2023年山東知名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網絡傳播影響力指數測評中,名列第一。綠茶成為日照市名副其實的城市“金名片”、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進入新時代,日照市先後實施日照綠茶“穀雨工程”,組建綠茶甄選聯合會,成立日照綠茶集團,把綠茶産業的發展推向新階段。4月1日,日照市政府印發《日照綠茶“母子品牌”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關於推行日照綠茶“母品牌”防偽溯源專用標識助力茶産業高品質發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自今年春茶上市開始,啟用日照綠茶“母品牌”防偽溯源專用標識,賦予每份日照綠茶一張專屬“身份證”,確保日照綠茶的品質安全與品牌信譽,助推“日照綠茶”品牌做大做強。4月19日,中茶所與日照市政府正式簽約,合作共建“北方茶葉研究中心”,日照綠茶的發展又迎來了一個新的歷史契機。

  更好地做好茶文化、做大茶産業、做強茶科技,日照綠茶將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加快建設農業強省作出更大貢獻。 (大眾日報記者 栗晟皓)

編輯:侯艷艷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