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小軸承裝上“最強大腦”
來源:大眾日報  |  2025-01-02 07:25:14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産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超前佈局重大科技項目,開展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開展“人工智能+”行動,培育未來産業。

  作為“全國五大軸承産業集聚區”之一,聊城市堅持把數字化轉型作為軸承産業提質升級的發力點和突破點,針對軸承産業集群建設數字底座,打造一批産業生態類、智造應用類、共性技術類場景應用,讓數據更“懂”業務、更有價值。

  “數字化工廠”裏,每塊物料都有自己的“ID”,進廠、鍛造、焊接、出廠可全鏈路跟蹤;高效、透明、可追溯的軸承生産品質管理體系,最大程度降低商家試錯成本、減輕庫存壓力……近日,軸承産業全鏈條品質追溯平臺上線儀式在臨清市舉行,作為産業大腦服務軸承企業重要應用場景之一,標誌著山東省軸承産業大腦建設又邁出堅實一步。

  2023年8月,聊城市東元資産經營有限公司“揭榜挂帥”,負責牽頭建設山東省軸承産業大腦。2024年4月,山東省軸承産業大腦平臺正式上線。公司副總經理岳虎介紹,截至目前,平臺註冊企業1934家,服務企業356家,交易額1.19億元。在首批公佈的12個省級示範型産業大腦名單中,山東省軸承産業大腦榜上有名。

  何謂産業大腦?“它是指運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數據匯聚、算力調度、演算法開發、服務開放等平臺能力,為産業集群協同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提供‘集群統採統銷’、‘産能共享製造’、‘産業數字金融’、‘能力組件共享’等服務的平臺載體。”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工業互聯網科副科長李兆凱説。

  它能為行業企業帶來什麼?“軸承産業大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匯集全鏈條海量數據,開發行業指數、金融服務、原材料集採等應用場景,幫助企業解決生産管理成本高、原材料採購資金佔用比例大等問題,實現軸承産品從原材料採購、生産加工、品質檢測、倉儲物流到銷售服務的全生命週期管理。”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解志超説。

  前不久,冠縣源豐工貿有限公司因設備生産廠商倒閉,服務系統無法訪問,車間設備集體“停擺”。山東省軸承産業大腦平臺獲取該信息後,經過系統篩選研判,決定邀請新農商軟體科技有限公司專家團隊進駐,很快問題就得到解決,設備恢復運行。同時,經過雲輕量化改造,設備生産數據全部上雲,企業排産、生産流轉、成品檢驗全部實現數字化管理,僅設備更新一項就給企業節省數百萬元。

  宇捷軸承進行多輪數字化技改,生産、訂單、庫存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MES智慧管理系統讓生産流程更加高效;博特軸承堅持“互聯網+産業”智慧模式,成本降低15%,營業額提升40%,連續多年在薄壁軸承領域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我們依託産業大腦,以‘軸承鋼原料集採、産品銷售業務運營、一站式採購模組開發’等為主攻方向,實現企業一站式採購、産業鏈品質管理閉環、研發供需有效對接。”岳虎説。

  為推動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步伐,2023年底,聊城市對全市軸承産業進行全面摸排,形成《聊城市軸承産業診鏈報告》。調研中發現,産業存在産品同質化競爭、關鍵要素支撐弱、缺乏核心競爭力等“痛點”。結合企業訴求、行業發展趨勢,産業大腦在助力企業優化生産流程、提高生産效率、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優勢愈發凸顯。

  經過半個多世紀發展,聊城已形成以臨清(成品軸承加工、軸承市場)為中心,向東昌府區(軸承保持器)、東阿(鋼球)、冠縣(軸承鍛造)延伸的産業集群,入選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山東省特色産業集群和山東省“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其中,臨清市加快軸承産業由“製造”向“智造”快速轉變,建立緊缺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標誌性領軍人才引進“三張清單”,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建立山東省唯一的斜軋軸承滾動體生産線,效率提高10倍,成本下降30%。(大眾日報記者 胡磊 薛良誠)

編輯:郭富瑩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