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華電山東萊州土山1000兆瓦大型鹽鹼灘塗光儲一體化項目並網發電,成為山東省在運單體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也是全國單體最大的鹽鹼灘塗光儲一體及鹽光互補項目。
該項目位於山東省煙臺萊州市土山鎮,是國家第三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也是華電首個鹽鹼灘塗光儲一體化項目,佔地面積1.8萬畝,裝機容量1000兆瓦,配套建設200MW/400MWh電化學儲能項目。
項目現場 供圖 萊州市委宣傳部
在建設用地方面,該項目選擇了大片的鹽鹼灘塗,集“光伏發電+鹽業生産”于一體,實現了“水上光伏發電、水面蒸發制鹵”的“鹽光互補”複合産業模式。項目建設過程中,考慮到對灘塗生態系統的保護,充分利用已經存在的鹽田圍堰進行光伏陣列分區,減少對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壞,施工後對鹽池的圍壩及管樁基底進行防滲透能力修復,確保提升鹽田品質。在設計上,光伏板距離地面3米,間隔開闊,採光、通風效果良好,便於曬鹽;光伏板採用雙面發電設計,上面吸收太陽直射光照的同時,背面也能吸收水面反射的太陽光,發電效率可提升3%左右。
該項目規模大、地塊分散,且環境高濕高鹽,對後期運維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保障電站安全、穩定、高效運行,中國華電與華為公司開展聯合創新,利用全生命週期數字化技術,將巡檢、分析、診斷、定位、修復等融于一體,打造高效的一站式新能源智慧平臺,構建“無人值守、少人維護”的數字化光伏電站。其中,該項目採用大功率雙面雙玻N型光伏板和鹽光互補工藝,搭載新能源數智化管控平臺,有力保障了項目的安全高效智慧運行。光伏現場還採用了無人機巡檢、機器人清洗等技術,實現了光伏項目少人值守、少人運維。同時,該項目利用電站PR深度分析技術來促進電網消納、提升全生命週期發電量,持續提升數字化、智慧化管理水準。(文 劉艷 劉向東 張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