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轉型升級 産能優化 技術革新 山東鋼鐵産業逐“綠”向“新”
ESP産線被譽為繼轉爐煉鋼、連續鑄鋼後的“第三次鋼鐵工業技術革命”,從鋼水到鋼卷的轉變,傳統生産線需要3個多小時,ESP産線只需要7分鐘。這樣的生産線,日照鋼鐵控股集團(以下簡稱“日鋼”)有5條,其ESP特色産品産量現已佔到山東鋼鐵産量的10%,三峽大壩、港珠澳大橋、京滬高速、青藏鐵路、膠州灣跨海大橋等多個國家級重點工程裏,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但很多人或許不清楚,ESP産線跑出加速度,離不開産能優化後一批新建大型高爐、轉爐提供的支撐。2019年前日鋼産能不足千萬噸,伴隨山東實施鋼鐵優化佈局調整,日鋼承接濱州、淄博等傳輸通道城市962萬噸的鋼鐵産能轉移,新産能的釋放為其實現高能耗、低産出冶煉裝備“上大壓小、上高壓低、上新壓舊”提供了空間:新建的3000立方米高爐、300噸轉爐及配套設施不僅節約60%的土地資源、減少超過60%的污染排放、降低25%以上的能耗,還以更穩定的鐵水品質帶來中高端産品佔比的持續提升。目前,日鋼煉鋼産能已達1895萬噸,鐵前、煉鐵及煉鋼等全流程進行數智化轉型升級。
山東是鋼鐵産業大省,全省現有17家鋼鐵冶煉企業,粗鋼産能約8000萬噸,居全國第三。轉型升級、産能優化、技術革新……近年來,包括日鋼在內的一批企業逐“綠”發展、向“高”躍升。“近年來,山東大力推動鋼鐵産業轉型發展,內陸鋼鐵産能向日臨、萊泰兩大鋼鐵基地轉移,行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孔慶成介紹,目前,傳輸通道城市10家鋼鐵企業1975萬噸煉鐵産能、2356萬噸煉鋼産能均已完成轉移,兩大基地産能佔比近80%,沿海産能佔比達56%,日鋼、鋼投特鋼、鑫海實業、石橫特鋼等産能置換項目均順利投産運營。
新質生産力在鋼鐵産業加快成長。適應重點區域大氣品質新形勢新要求,山東推動鋼鐵企業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準,目前,全省12家長流程鋼鐵企業全部達到環保績效A級水準、8家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圍繞建延補強産業鏈條,加強政策支持和要素配置,推動企業搶佔産業發展新高地:山鋼股份高強度工程機械用鋼、油罐鋼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橋梁鋼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二;石橫特鋼熱軋錨桿鋼、高強角鋼等市場佔有率國內第一;青島特鋼超高強度橋梁纜索用鋼實現進口替代。攻克新技術,研發新工藝、新材料,鋼鐵企業直面市場競爭努力培育持續發展能力:青島特鋼高碳簾線鋼“一火成材”工藝,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萬噸;日鋼ESP無頭軋鋼技術,年節約標煤50萬噸。就在去年,《山東省鋼鐵工業高品質發展行動計劃》正式印發,強化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促進科研項目孵化及産業化落地,一批滿足新領域發展需要的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産品加速走下生産線。
巨幅大屏上,澆鋼平臺的設備清晰可見,澆鋼過程的關鍵步驟有語音系統實時提示——在山東鋼鐵集團永鋒臨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鋼永鋒臨港”),依託數字化轉型,整個智控大廳僅需37名人員,就可輕鬆掌控5G雲網資源管理、燒結、球團、煉鐵、動力能源等核心工序。在山東魯麗鋼鐵有限公司的廢鋼處理現場,一台臺智慧攝像機忙碌地捕捉著廢鋼的每個細節,這些數據通過5G網絡被傳輸至雲端伺服器,經AI演算法分析處理後,便可自動生成詳盡的廢鋼判級報告,幫助實現廢鋼自動化、智慧化分類管理。
積極擁抱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山東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走深走實,帶動品質控制、生産效率等進一步提升。“鋼鐵産業作為重要基礎産業,其穩定發展對工業經濟整體增長有重要意義,未來還需要持續創新和進步,更好適應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對此,工信部門將加強行業運行監測,強化聯繫服務機制,持續優化助企服務。”孔慶成表示,目前,山東正加快推動日鋼升級改造項目建設以及山鋼永鋒臨港兼併重組濰坊特鋼産能,魯麗鋼鐵、巨能特鋼就地轉型等項目産能置換公示、公告,推動項目儘快開工建設;同時,將推動鋼鐵企業與高校、研究院等産學研用結合,加強對低碳工藝、技術、裝備的研發創新和産業化應用,積極探索新建氫冶金等綠色低碳冶金項目,大力發展短流程煉鋼,確保持續提升鋼鐵行業綠色低碳高品質發展水準。(大眾日報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