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高新區遙墻街道王家樓村千畝小麥喜獲豐收。
6月的濟南,驕陽似火。在黃河岸邊的濟南高新區遙墻街道王家樓村,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與不遠處的濟南黃河鳳凰大橋交相輝映。隨著大型收割機駛入田間,這片承載著鄉村振興希望的沃土正式開啟“豐收模式”。
早晨7點,王家樓村的麥田裏已是一派繁忙景象。兩台大型收割機在田間穿梭,脫粒、粉碎秸稈一氣呵成。僅用一天時間,千畝麥田便完成收割,顆粒歸倉。種植戶王延峰站在地頭,望著眼前的收割場景,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過去‘搶收’靠人力,現在‘搶天時’靠科技。過去靠人工收割得忙活半個月,現在機械化作業一天就完事,省時省力還增産!”
王家樓村的豐收圖景,是濟南高新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轉型的生動縮影。
王延峰是土生土長的王家樓村人。近年來,他在村“兩委”的幫助下,承包村民流轉土地,建立了濟南延峰農業有限公司。王家樓村黨支部副書記劉濤説,“過去大家總覺得種地沒出路,在‘新農人’的帶領下,我們村也有了巨大的變化,為村民帶來了增收和就業機會!”
據了解,今年濟南高新區遙墻街道的小麥種植面積為1.7萬餘畝,前期為保障“三夏”生産順利推進,街道提前統籌,調配農機設備、人力物資等資源,全力以赴築牢麥收保障防線。(濟南日報記者 葛君 栗瀟 宋鈺 王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