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日照數字服務外包産業全面起勢
記者 丁兆霞 通訊員 尹宏業 報道 日照數字服務外包基地大學城分園區,外包客服工作人員正在工作。
數字服務外包是信息技術密集的現代高端服務業態、吸引年輕群體創業就業的重要載體,也是增強城市活力、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能。近年來,日照市充分發揮環境優美、交通便捷、高校人才資源豐富等優勢,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以數據標注産業為代表的數字服務外包産業加速聚集、全面起勢。
樓宇經濟是數字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的重要依託,其快速發展為産業提供了優質物理空間與集聚氛圍。自日照市加快提升以樓宇經濟為核心業態的日照(石臼灣)中央活力區發展能級以來,已形成以服務外包、數據標注等6類新興服務業為引領,人力資源、電子商務等傳統産業為支撐的“6+N”産業體系,涌現出日照國際財富中心、日照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等一批明星樓宇。
以日照數字服務外包基地大學城分園為例,青島海爾、北京愷望數據企業等相繼進駐,園區吸引的企業和項目從單純的圖文數據標注向人工智能、網絡平臺、影視動畫等行業領域擴展,業務規模迅速擴大。
政策引導和資源支持,為數字服務外包産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今年3月,日照市出臺山東省首個支持數據標注産業發展的文件《日照市數據標注産業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6條實際舉措,明確到2027年,數據標注相關從業人員年均新增6000人以上,産業規模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5%以上。
在政策推動下,日照市數字産業集聚效應顯著增強,累計培育省級數字經濟園區、信息技術産業園、軟體名園等專業化數字化園區14個,數字産業集聚度居山東省第5位,7個項目入選2024年省級數字産業重點項目,為數字服務外包産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推動産業發展層級不斷躍升。
人才是數字服務外包産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日照市擁有高校10所、在校大學生10萬餘人,其中8所高校開設有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學科,每年相關專業畢業生近4000人,為産業發展提供了充足人才“活水”。
在此基礎上,日照市在行業內率先探索出人工智能數據標注“課程共研、專業共建、項目共孵、基地共營、學院共辦”深度産教融合模式,構建了“校內有基地,校外有園區”的産業生態。通過定向培訓、技能競賽等形式,培養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數字人才,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數字人才培養體系。
目前,日照市多家數據標注企業與本地院校共建産業學院和實訓基地。比如,日照數字服務外包基地大學城分園區每年為5000名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服務,並帶動2000余人就業;日照新視線職業培訓學校聯合企業開設“標注實戰班”,學員在3個月培訓期內參與真實項目標注,結業後直接簽約入職,實現了高就業轉化率。
以數字標注産業為牽引,日照市正全力推動數字服務外包産業創新發展,依託東港區、高新區,聚力打造國家級數據標注産業基地,推動數據標注産業快速發展;高標準打造日照數字服務外包基地、日照人工智能數據服務基地、京東(日照)人工智能數字外包産業基地,匯聚並培育了泰盈科技、光線科技等30余家數據標注服務商,為字節跳動、科大訊飛、百度、美團等大模型企業提供專業數據服務。
同時,日照市大力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化,實施“數據要素×”行動,發佈30個市級優秀場景應用,7個案例入選山東省典型案例和創新場景,日照市入選國家級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專項試點,開放數林指數連續三年居全國地級市前三。
據悉,下一步,日照市將依託資源優勢、政策支持和創新驅動,加快壯大日照市以數據標注為代表的數字服務外包産業規模,構建産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強化産業特色生態體系建設,努力將日照打造成為數字服務外包産業發展新高地。 (大眾日報記者 丁兆霞 吳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