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榜單數據背後的成長力——我市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綜述
愛東營訊 近日,2025山東民營企業百強系列榜單發佈會舉行,“2025山東民營企業200強”“創新100強”“吸納就業100強”等榜單正式發佈。
東營市的利華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19家企業入圍“2025山東民營企業200強”,入圍企業數量居山東省前列;華泰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入圍“2025山東民營企業創新100強”;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科達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入圍“2025山東民營企業吸納就業100強”。
這些亮眼的成績,彰顯了東營市民營經濟的強大實力和蓬勃活力。
作為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和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東營市石油化工、橡膠輪胎、石油裝備等産業基礎雄厚,民營經濟發展活躍,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重商親商,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民營經濟為何能在東營持續煥發生機、穩健前行?答案藏在東營市委、市政府實打實的重商親商舉措中。
近年來,東營市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立足産業稟賦和基礎優勢,聚焦“兩個健康”工作主題,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産力的時代要求,聚焦民營企業轉型痛點與發展訴求,創新構建“金融助企、數智賦能、梯度培育”三位一體服務體系,把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旗幟鮮明地為企業“撐腰”“站臺”,有效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創新弱、轉型慢等瓶頸問題。
這份支持並非停留在表面,更以高規格行動傳遞堅定信號。去年6月,東營市召開民營經濟高品質發展工作會議,再次亮明“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的態度,為企業家吃下“定心丸”。
為了提振民營企業家幹事創業的信心,東營市不僅通過“對話山東百強民企”“優秀青年企業家專訪”講好企業家故事、弘揚企業家精神,還聚焦能力提升,創辦“東營·都贏”民營經濟大講堂,赴深圳、南通舉辦專題培訓班,助力拓寬思路、提升管理水準。
良好氛圍離不開宣傳引導與組織保障。東營市築牢輿論宣傳陣地,充分發揮各類宣傳平臺作用,讓惠企政策精準觸達企業,營造出尊企愛商的濃厚輿論氛圍。組織體系上,持續擴大工商聯會員覆蓋、優化會員結構,截至目前,新發展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工商聯會員871個,會員總數達到10697個,較上年增長8.86%。
政策賦能,厚植民營經濟發展沃土
政策是民營經濟茁壯成長的“陽光雨露”。
東營市先後制定印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職能部門也同步跟進,圍繞研發創新、市場開拓、融資支持等關鍵領域出臺配套措施,形成政策支持體系。
針對民營企業融資難等問題,東營市深化政會銀企聯動,聯合人民銀行東營市分行建立山東省首個支持民營中小企業的協作機制,創新打造“銀行+商會+企業”服務模式,推出銀商服務“雙向優選”機制,選派銀行行長、商會負責人擔任銀商服務專員,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
“我們聚焦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走訪調研摸需求,對接金融機構推創新,開發差異化信貸産品30余個。”東營市工商聯相關科室負責人介紹。與此同時,“春雨潤苗”專項行動、“金融助企賦能發展”銀商企鵲橋會等活動持續開展,為民營企業注入強勁金融動能。
在權益保障與協同發展上,東營市同樣下足功夫,將商會調解工作作為維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的重要抓手,成立山東省首家依法登記的商會調解機構東營市商會商事調解中心,採取市場化模式運作,綜合運用線下、線上調解+法院司法確認的模式化解商事糾紛。
創新驅動,助力民營企業行穩致遠
走進東營的民營企業,創新活力撲面而來:
山東華盛橡膠有限公司打造智慧工廠和數字化車間,生産智慧化率達到95%,生産效率提高近兩倍;
東營華泰造紙有限公司大規模投入生産線數字化改造,單線産能提高30%,紙張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實現質效雙提升,華泰集團“造紙産業大腦”創新案例入選全國工商聯民營企業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典型案例……
這些實踐清晰印證:民營企業要行穩致遠,既需良好外部環境,更要自身“練好內功”,以創新築牢發展根基。
為引導民營企業深耕創新,東營市積極推動民營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打造多元賦能平臺,通過舉辦經濟形勢政策報告會、新質生産力培訓班等活動,組織企業家走進科技標杆企業實地研學,幫助其精準把握創新機遇;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舉辦AI數智技術賦能企業行銷實操分享會,推動數智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此外,東營市還聯合科技、宣傳、教育等部門建立協作機制,從政策、資源等方面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支持,持續激發內生創新動能。
在企業培育上,東營市構建並完善企業發展體系,加強與發改、工信等部門工作協同,共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機制,深入挖掘具有高成長潛力的中小企業,加強中小企業梯次培育,激發創新成長動能;充分利用“創新型成長型民營企業賦能行動系統”和“網上工商聯”綜合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支持。
從2025山東民營企業百強系列榜單中,不難讀懂東營民營經濟“發展好”的深層邏輯——這絕非偶然的幸運,而是政策護航、服務賦能與企業創新三者同頻共振的必然結果。
在發展機遇與新質生産力時代浪潮疊加下,東營市民營經濟既有政策沃土滋養,又有創新動能驅動,必然能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擴大就業的道路上走得更穩、行得更遠。(愛東營記者 衣笠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