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 “2018年54個貧困村全部達標退出,實現了全縣區域性整體脫貧;截至2019年底全縣已穩定脫貧4263戶14148人,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的10.34%降至0.8%;剩餘貧困戶600戶1009人現已達到脫貧條件,今年可實現決勝脫貧攻堅目標。”9月24日,在延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富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彥俠説。
近年來,富縣堅持把産業脫貧作為根本舉措,按照“企業帶動、規模經營、綠色發展、品牌增效”的思路,突出蘋果、水稻、烤煙等傳統産業提質增效不動搖,注重在畜牧養殖、特色種植、農産品加工等産業發展上求實效;積極構建産業發展大格局,推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了“一業為主、多种經營、特色鮮明”的産業脫貧增收體系,實現了産業提質增效,貧困戶增收脫貧。
富縣堅持把就業脫貧作為重要措施,針對不同條件的扶貧對象,通過採取開發公益崗位、技能培訓、搭建就業平臺、開展創業扶持等方式,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步伐。富縣圍繞建立健全創業就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加強跟蹤服務等就業扶貧機制,探索形成了“1+5”就業扶貧模式,即緊扣産業就業融合發展一條工作主線,全面落實就業援助、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基地吸納、公崗兜底5項措施。
富縣累計為1392戶貧困戶發放小額扶貧貸款6972.39萬元,開展貧困勞動力就業培訓89場次2135人次,實現轉移就業2735人,累計聘用公益專崗88人、特設公益專崗1697人、生態護林員127人,協調延能化等企業安置貧困大學生74人。富縣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3367元上升到2019年的9262元,年均增長29.1%。
李彥俠表示,下一步,富縣將按照脫貧攻堅總攻號令,牢固樹立“交細賬、交實賬、交總賬”的思想,把“對標補短”貫穿脫貧攻堅工作全過程,持續鞏固提升工作成效,凝心聚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文 陳宏江 張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