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兒童醫院兒研所建立“臨床-科研-臨床”循環 支撐國家兒童區域(西北)醫療中心建設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0-10-26 18:45:52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2020年9月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的通知》,決定在全國設置五個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其中,在西北區域以西安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西安市兒童醫院)(以下簡稱“兒童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

  建設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既是兒童醫院發展的新篇章,也是兒童醫院的使命責任。在建設醫教研全面協調發展的國家兒童區域(西北)醫療中心的戰略指引下,兒童醫院繼續堅持“科技興院、科技強院”戰略,兒童醫院牽頭成立的陜西省兒童疾病研究生(以下簡稱“兒研所”)成為主要陣地。

(加急)西安市兒童醫院兒研所建立“臨床-科研-臨床”循環 支撐國家兒童區域(西北)醫療中心建設

  西安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兒研所副所長張艷敏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 攝影 吳宇婷

  “兒研所主要承擔了基礎和應用研究、多中心臨床研究、科研成果臨床轉化等功能。目前兒研所有專職科研人員人員15人,以此為基礎還吸納了臨床相關的科研人員,與如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合作,團隊共有49人。從2017年開始,兒研所專注于兒童罕見病的研究,解決疑難病、複雜病的診斷。”兒童醫院兒研所副所長張艷敏告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

  據了解,目前罕見病有七千多種,80%都是由於遺傳引起,60%是在兒童期間發病。2001年兒研所成立,設有基因檢測平臺、串聯質譜技術平臺、流式細胞術分析平臺、公共實驗平臺、細胞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生物樣本庫等平臺。

  “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們建立了臨床、基因、細胞、代謝‘四位一體’的診療體系,相繼成立了多學科診療制度。此外,我們還成立了西北兒科聯盟的兒童罕見病學組,希望把我們的網絡擴大到西北兒科聯盟的所有醫院。”張艷敏説。

(加急)西安市兒童醫院兒研所建立“臨床-科研-臨床”循環 支撐國家兒童區域(西北)醫療中心建設

兒研所實驗室 攝影 吳宇婷

  基於“四位一體”診療體系,兒研所建立了兒童罕見病病人的隊列。截至目前,兒研所已向國家罕見病網絡系統上報了1400多例病例。這讓基於基因診斷的精準醫療落到實處,也讓罕見病科研公關有了抓手。

  “在科研方面,基於罕見病病人隊列,我們就可以進行進一步研究,比如我們把病人的外周血單核細胞收集起來,通過基因編輯,反組成誘導多能幹細胞,做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藥物篩查、組織修復、建立3D組織模型等。其次,我們通過IPS病人疾病模型的永久保存,在後續需要的時候,可以將疾病模型復蘇。有了這些資源就等於有了無限的拓展空間,為將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張艷敏説。

  進入快速發展期且取得一定成果的兒研所,如何進一步支撐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張艷敏表示,國家兒童區域(西北)醫療中心的設置,要求兒童醫院在西北要有一定的引領作用。而對於兒研所來説,需要將科研和臨床聯繫起來,建立從臨床到科研再到臨床的良性循環。

  “未來,兒研所要加大與臨床相關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投入,不僅是罕見病,還有向重大疾病、常見病、傳染病等領域擴展。因此,在人才引進、技術實驗平臺建設、科研隊伍建設等方面,都要同步推進。”張艷敏直言道。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