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記者“雲”取經 榆林脫貧經驗“漂洋過海”播種希望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0-10-30 17:28:29

  國際在線陜西報道(柳洪華):10月29日,在“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治沙還綠解碼幸福榆林”專場活動上,脫貧攻堅成為外媒記者的關注點之一。

外媒記者“雲”取經 榆林脫貧經驗“漂洋過海”播種希望

榆林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馮建興現場分享榆林脫貧經驗 攝影 常旭峰

  榆林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馮建興現場分享榆林脫貧經驗時表示,榆林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高位推動各項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類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同時,榆林市堅持目標標準,全面補齊脫貧攻堅短板弱項,把促進群眾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抓手,突出抓好産業、就業和金融扶貧,精準施策,統籌資源,構建起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工作格局,奮力提高脫貧攻堅品質成色。

  脫貧攻堅的核心,在於增加貧困群眾收入。榆林市堅持把發展産業、增加就業作為增收的主抓手,確立了“4+X”扶貧産業,因地制宜發展壯大蘋果、蔬菜、羊子、馬鈴薯四大主導産業和紅棗、小雜糧、中藥材、黑豬、肉羊、光伏、日光溫室、電子商務等特色産業。

  經過不斷探索,榆林全市形成了“龍頭企業+主導産業+貧困戶”等帶貧益貧模式,23.9萬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實現全覆蓋,3.4萬戶貧困戶鑲嵌在産業鏈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4年的3013元增長到2019年的10608元,年均遞增27.64%。

外媒記者“雲”取經 榆林脫貧經驗“漂洋過海”播種希望

榆林市子洲縣何家集鎮苗家坪村致富帶頭人苗小鵬(左)通過視頻連線向外國媒體記者介紹脫貧經驗 攝影 常旭峰

  活動中,榆林市子洲縣何家集鎮苗家坪村致富帶頭人苗小鵬通過視頻連線,向國內外媒體介紹了他通過生産手工空心掛麵脫貧的經驗。目前,苗小鵬的愛尚家食品加工廠每月可生産6噸掛麵,産品暢銷省內外。外媒記者聽後紛紛表示不可思議和由衷敬佩。

  佳縣的紅棗,吳堡縣的手工掛麵、老黑醬,子洲縣的黃芪産業,靖邊縣的山藥種植,榆陽、橫山區的羊産業,定邊、米脂的光伏産業, 一縣一業,讓脫貧致富有了保障和後勁。

外媒記者“雲”取經 榆林脫貧經驗“漂洋過海”播種希望

約旦記者Hamza Alfather(右)現場提問 攝影 常旭峰

  聽了關於榆林市脫貧攻堅工作的介紹,約旦記者Hamza Alfather很關心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推廣 。

  榆林市佳縣王寧山村第一書記杜軍峰説:“工作中,主要通過推進‘三變’改革,破解棗園、土地棄耕撂荒等問題;通過建立扶貧農場,增加農民收入、解決留守農民就業、壯大村集體經濟。”杜軍峰介紹,王寧山村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72.7萬元人民幣,每股分紅128元人民幣,全村人均純收入11000元人民幣,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9300元人民幣。

外媒記者“雲”取經 榆林脫貧經驗“漂洋過海”播種希望

佳縣建立紅棗産業鏈,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供圖 榆林市傳媒中心

  此外,榆林市緊緊抓住揚州—榆林對口扶貧協作機遇,落實蘇陜扶貧資金5.8億元人民幣,實施項目267個,開展“攜手奔小康”行動;國家和省市縣946個單位在榆林市定點扶貧;形成國企“合力團”、校地結對“雙百工程”、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三大特色幫扶體系。

  榆林全市還動員民營企業、社會組織深入開展村企合作、結對幫扶,940家民營企業和488家社會組織累計投入資金15.64億元,惠及貧困人口15.81萬人次;組建了消費扶貧服務中心,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建成“扶貧産品集採中心”,配套建設集採基地,認定235家供應商、1225個扶貧産品,創建“榆林扶貧優選”公用品牌,著力解決扶貧産品賣難問題,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今天的榆林,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正圍繞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範區”“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三大目標闊步前行。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