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陽陵博物院 以文博特色賦彩體育盛會
來源:三秦都市報  |  2021-02-25 09:29:49

  2月24日,記者從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獲悉,為迎接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全國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弘揚中華優秀體育文化,彰顯漢文化時代價值,該院近日正式啟動“傳播體育文化 共襄全運盛會”系列活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內容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學習和體驗活動,以文博特色賦彩體育盛會,以體育精神詮釋歷史文化,讓不同年齡的社會公眾感受漢代體育文化,在歷史文化和體育運動中尋找完美契合。

  創新性傳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古代體育娛樂文化源遠流長,是群眾強身健體、抒發情懷的重要方式。陜西境內眾多館藏體育娛樂文物是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民族融合、科技發展、文化進步、文化繁榮的重要見證,也是體育精神、民族精神的生動詮釋。

  “在十四運組委會的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充分發揮自身館藏文物和社會教育資源優勢,通過舉辦展覽,開通線上課堂,策劃互動項目,出版科普讀物,舉辦主題夏令營和漢代運動會等方式,以文博特色賦彩體育盛會,以體育精神詮釋歷史文化,讓公眾在寓教于樂中收穫知識,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鍊意志。”陜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在致辭中表示,“傳播體育文化 共襄全運盛會”系列活動的開展,是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和道德風尚,紮實推進“全民全運”理念的有力舉措,也是陜西文物系統不斷發揮文博單位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全運會,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有益實踐。

  “漢代是中國歷史的重要階段,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傳播的全盛時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産和精神滋養。十四運會的會徽,取象傳統禮天玉璧,寓意全國人民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慶祝第一個百年夢想的實現和第二個百年夢想的到來,與漢代氣度相契合,與漢文化相彰顯。”十四運組委會新聞宣傳部社會宣傳處處長楊蘇劍在致辭中説,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舉辦迎接十四運系列活動,創造性、創新性傳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文化和體育運動中尋找完美契合,體現了文博人對體育盛會的祝福和期盼。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歷史文化和現代體育的融合光芒更加斑斕。

  “我們西安古稱長安,長安是西漢王朝不朽的首都,是大漢文化興盛勃發的原點,也是古今交匯的熱點,絲綢之路的起點,歐亞的橋頭,更連接著東西世界、四海八方。”“漢文化推介使者”孫維表示,她將帶動更多的人做漢文化的推廣者、文化遺址的守護者,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強的踐行者。以十四運會和殘特奧會為契機,把漢文化推向公眾,讓漢文化走進生活,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線上+線下”體驗漢代體育文化魅力

  據漢景帝陽陵博物院院長李舉綱介紹,從“傳播體育文化 共襄全運盛會”系列活動啟動到十四運正式舉行的7個多月中,漢陽陵將陸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內容豐富的體育文化知識學習和體驗活動,讓不同年齡的社會公眾感受漢代體育文化,在歷史文化和體育運動中尋找完美契合。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蕾蕾體育課堂”于2月11日至8月24日通過線上直播課的形式,結合漢代體育遊戲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以七次課程系統介紹騎射、紙鳶、蹴鞠、角抵、舉重、投壺等漢代體育項目的淵源和發展,並結合全運會相關體育項目橫向對比分析,從而實現漢代體育文化的弘揚和傳承;4月30日舉行“漢代體育遊戲”五走進活動,將全運會內容及漢代特色體育項目製作成移動展板,配合投壺、擊壤等體驗項目,把體育文化和漢代體育送到村莊、機關、部隊、社區、學校,以五場特色主題活動普及宣傳全運會和漢代體育文化;5月6日全國助殘日當天,發佈“全運會+漢代體育”手語微課,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手語講解全運會內容和投壺、蹴鞠等漢代體育項目,關愛弱勢群體,用多種方式普及全運會相關知識和漢代體育文化;6月1日國際兒童節將舉行《漢代體育遊戲》繪本首發式,並邀請幼兒園小朋友走進漢景帝陽陵博物院,線下體驗繪本中的各項體育遊戲;8月開展“全運會與漢代體育文化”夏令營,舉辦“喬村遺址小小講解員夏令營第三季”活動,邀請漢陽陵兩聯一幫扶貧村山陽縣喬家村留守兒童走進全運會場館和漢陽陵,參加為期三天的主題夏令營;9月舉辦“博藝——漢代體育運動會”,分為學生運動會和公眾運動會兩次活動進行,分別在學校和漢景帝陽陵博物院舉辦。運動會項目包括擊壤、投壺、蹴鞠、射箭、迷你馬拉松和舉重。(記者 趙爭耀)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