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國語大學校友李洹:以語言為橋 助力中法文化交流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2-26 09:37:17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2月24日,陜西省國際貿易促進會暨陜西省國際商會駐海外經貿聯絡處授牌儀式在西安舉行。法國陜西聯合會會長李洹出席此次活動,這也是他春節後開工以來參加的第四場關於中法經貿交流的活動。

  李洹是西安外國語大學歐洲校友會的成員,從事中法經貿合作已有數十年。2001年,19歲的李洹在西安外國語大學法西語系進修法語,此後一直往返于中法之間,為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法人民友誼發揮著積極作用。  

(陜西省第一位獲得永久居住權的外籍專家 附連結)西安外國語大學校友李洹:以語言為橋  助力中法文化交流

  2月24日,李洹(左)參加陜西省國際貿易促進會暨陜西省國際商會駐海外經貿聯絡處授牌儀式   供圖  法國陜西聯合會  

  談及20年前在西安外國語大學法西語系求學的那段經歷,李洹表示記憶深刻。“當時有幸聆聽過讓的課,作為一個法國老頭兒,他對中國文化發自內心的熱愛讓我很感動。”李洹説。李洹口中的法國老頭——讓•德•米裏拜爾,是法國“拿破侖勳章”獲得者,也是陜西省第一位獲得永久居住權的外籍專家。“讓雖然是法國人,但卻有著一顆‘中國心’,他是中法文化交流的’連心橋’。”李洹説。

  為了能儘快去法國完成學業,李洹利用一切時間和資源學習法語,這也為他之後去法國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

  初到法國的李洹,經常會向身邊的法國朋友傳播中國文化。李洹説:“全世界都知道法國人很浪漫,但當我給法國人講完《西廂記》《梁祝》的故事後,他們説中國人其實比法國人更浪漫。”也許就是從那時起,李洹對外傳播中華文化的熱情被點燃了。旅法期間,他開始花費大量時間閱讀《論語》《大學》等文化典籍,對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産生了濃厚的興趣。

  李洹對傳播中華文化有著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他説:“可能是因為我是西安人吧,小的時候父親就帶我參觀過絲綢之路的群雕,我當時就非常震驚,原來文化是有吸引力的,它超越了地域和國界,可以傳千里萬里而魅力不減。”旅法十幾年間,“神五”的成功發射、北京奧運會、世博會的順利舉辦,讓身在異國他鄉的李洹越來越自豪,也更加堅定了他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的決心和信心。  

(陜西省第一位獲得永久居住權的外籍專家 附連結)西安外國語大學校友李洹:以語言為橋  助力中法文化交流

  2019年6月5日,在法國聖馬洛市,李洹在由法國陜西聯合會舉辦的“‘一帶一路’研討會暨陜西經濟人文環境宣講會”上發言  供圖    法國陜西聯合會 

  畢業後,李洹選擇繼續留在法國工作、創業,致力於為中法兩國企業商貿合作搭建平臺。工作之餘,他從未停下講述中國故事的腳步。“我身邊來過中國的朋友,對中國印象都很不錯。但西方某些媒體對中國的報道有失公正,這就會讓沒有來過中國的外國人對中國産生認識偏差。”李洹説。十幾年來,李洹始終選擇直面誤解和偏見,用他在國內的親身經歷幫助法國人更加真實、客觀、全面地了解中國。“消除文化誤讀,最好的方式就是增進彼此的了解,用事實和邏輯引發他們的思考。”李洹説。

  2020年,疫情初期,李洹帶領法國陜西聯合會與法國多個社團共同募集人民幣60萬元,購買35萬隻口罩發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等4家醫院。法國疫情暴發後,他又發動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在法華人募集防疫物資。

  2020年2月,李洹在社交平臺領英上發佈了一組中國醫務人員抗擊疫情的圖片,並用法語配文:“真正的英雄不會飛,不是超人,沒有特異功能,沒有爆衫的肌肉……這些中國醫生只是普通人,無論面對何種情況,他們每天都全力履行著自己的使命。他們是全人類的英雄!致敬!”這條消息總瀏覽量超過25萬次。看到許多外國友人暖心的評論,李洹談道:“那一刻,你會感到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

  擁有全國青聯常委,陜西省青聯常委,陜西省僑聯、西安市僑聯海外委員,陜西省政協海外代表等社會職務,李洹也把很多時間用在公益事業上,積極參與扶貧、環保、孤兒關愛等活動,為陜西對外開放建言獻策。“在哪都要做正能量的發電機,每個人的一點點光和熱匯在一起就可以讓世界更美好。”李洹説。

  十幾年頻繁往返于中法之間,致力於為兩國企業商貿合作“牽線搭橋”,李洹越發感到外語人才在對外交流合作中的重要性。“我很慶倖自己學習了英語和法語,因為掌握了外語,就等於擁有了一把幫助世界了解中國的鑰匙。學習外語不是最終目的,熟練運用外語並通曉國際規則,才能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每一個學習外語的學生都應該感到很自豪,因為你在哪,中國就在哪。”李洹説。(文  盧文博  郭斐  編輯  馮妍)

  

  

編輯:王菲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