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消息:2月25日,在寶雞開往平涼的6072次慢火車上,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客運段與隴縣文化和旅遊局聯合舉辦的“民樂奏響春之聲”音樂會準時上演,讓旅客們感受到了濃厚節日氣氛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列車工作人員與民間藝人使用二胡、嗩吶、葫蘆絲等民族樂器共同演奏 攝影 劉松霖
當天,悠揚的樂曲聲從5號車廂傳來,西安客運段職工文藝骨幹張清用葫蘆絲現場演奏民樂《映山紅》,引來了陣陣掌聲。車廂裏四處懸挂著各式各樣的隴縣花燈,一旁的車窗上,火紅的窗花映襯著回春大地上的片片新綠,欣欣向榮的景象引人沉醉,乘客們臉上都綻放出開心的笑容。
在這場以民族樂器為主的音樂會上,有嗩吶、二胡、葫蘆絲獨奏,還有板胡、三弦合奏的“繡金匾”“隴州小調”等耳熟能詳的地方民樂。車廂裏處處飄蕩著跳動的音符,讓旅客盡享傳統民樂的悠揚韻律。
旅客手持隴縣手工花燈拍照留念 攝影 劉松霖
“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打一個近代烈士人名。”
“我知道,我知道,謎底是黃興烈士!”
在音樂會間隙,列車工作人員與旅客進行開心互動,組織大家猜燈謎,現場的旅客紛紛開動腦筋,爭相競猜,收穫一份份精美的小禮物。
“賞花燈、猜燈謎,一下就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帶著小侄女坐回隴縣老家的楊榮開心地説,“小慢車上年味不減,還有濃濃的民俗氣息,特別有家鄉味兒。”
在車廂的一角,來自隴縣的民間老藝人正帶著幾名旅客用紅紙剪窗花、做花燈,體驗剪紙的魅力。
乘務員和旅客猜燈謎互動 攝影 劉松霖
“牛年剪個‘牛’窗花,一年到頭都會牛。”列車員張靜拿著“新鮮出爐”的窗花一邊説著一邊贈送給身邊的旅客,“我屬牛,牛年就要‘牛’送福嘛!”
負責活動服務的張靜介紹説,每到中國傳統節日,6072次公益慢火車上都會舉辦民俗文化活動,發揮慢火車流動宣傳平臺作用,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受到旅客們的喜愛。
當聊起牛年熱詞,張靜對“三牛精神”,很有感觸。她説:“這趟風雨無阻的慢火車就是為民服務的孺子牛,努力打拼奔幸福的老鄉們就是拓荒牛,咱們每一個人都要當艱苦奮鬥的老黃牛,努力讓日子越過越好。”
據了解,寶雞至平涼6072/3次慢火車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重點打造的一趟公益性慢火車。近年來,西安客運段在途徑的隴縣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不斷完善文化主題車廂環境佈置,經常性開展傳統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助力區域旅遊文化蓬勃發展。(文 潘睿 張雁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