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踐行守護秦嶺黃河的“綠色”擔當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2021-03-11 18:56:41

  國際在線陜西消息:3月10日,陜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渭南市國土綠化工作新聞發佈會,渭南市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盧益民就渭南市“十三五”以來的造林綠化和“十四五”“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

(有修改)陜西渭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踐行守護秦嶺黃河的“綠色”擔當

  渭南市林業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盧益民對渭南市國土綠化工作進行介紹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是新時代踐行“兩山”理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林業方案。地處陜西“東大門”的渭南,南依秦嶺、東臨黃河,是國家秦嶺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戰略疊加區域,生態區位尤為重要。做好生態修復和保護工作,既事關渭南市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又是渭南市守護秦嶺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責任。

 造林綠化267.9萬畝 渭南市“綠色底色”已初步形成

  盧益民介紹,2020年來,在渭南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渭南市秉持“以綠治黃、創新機制、高品質發展”的原則,以生態重要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綠化為重點,採取工程造林和義務植樹相結合的方式,全力推進造林綠化,2020年渭南市全年完成營造林74.37萬畝,陜西省省考造林綠化任務實現了超額完成。同時,渭南市還利用天然林保護、重點防護林、中央財補造林等重點工程,完成“四荒地”治理27.17萬畝,使得區域內水土流失得到進一步控制,水源涵養功能進一步增強;實施退化林修復、森林修枝砍灌撫育38.27萬畝,多種林帶生態功能得到增強;完成道路綠化提升1350公里,建成中心城市生態綠廊6400畝,打造黃渭洛及其支流濱水綠色長廊260公里,綠化村莊478個,重點區域綠成效顯著,讓“綠色”更貼近了群眾生活。  

(有修改)陜西渭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踐行守護秦嶺黃河的“綠色”擔當

  白水縣方山森林公園內,修復後的林帶綠意盎然

  回顧“十三五”期間,盧益民介紹,在“綠化秦東大地 建設美麗家園”三年行動計劃、“美麗渭南建設”道路和村莊綠化提升工程等多項行動的共同作用下,渭南市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67.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5.5%提高到37.85%,渭南“綠色底色”已經初步形成。

  “‘十四五’期間將是渭南市生態空間由‘淺綠’向‘深綠’邁進的重要歷史時期。” 盧益民表示,在未來,渭南市將以構織森林草原濕地資源保護、森林草原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三大網絡,將科學重建修復、高品質發展貫穿國土綠化的全過程,堅守耕地保護制度,紮實開展秦嶺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和黃河流域生態空間治理十大行動,形成南北山地森林化、南北臺垣綠色化、中部平原園林化的綠化格局,讓渭南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創“森”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是一座城市的綠色名片。‘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工作,將是我們推行‘十四五’期間全市國土綠化目標的一個切入點。” 盧益民表示。  

(有修改)陜西渭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踐行守護秦嶺黃河的“綠色”擔當

  渭南市高新區朝陽大街西段,道路兩旁櫻花盛開  

(有修改)陜西渭南: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踐行守護秦嶺黃河的“綠色”擔當

  大荔縣農戶在農田中料理剛開花的桃樹

  “國家森林城市”的創建,將不僅為城區居民創造良好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也能在鄉村激發産生有活力的林業産業體系,通過高效環保的“林下經濟”,實現林業發展與産業富農的“雙贏”。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渭南市幹雜果經濟林面積發展到281.25萬畝、苗木花卉18.57萬畝、林下經濟15.6萬畝,林業總産值達到146.1億元人民幣,“綠色效益”也同樣化為了群眾致富的“真金白銀”。

  “在‘十四五’期間,渭南市將力爭利用三年時間,加快重點區域生態重建和修復,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培育,大力建設生態康養休閒場所,積極發展綠色生態産業,計劃到2023 年底全市森林網絡、森林健康、森林生態福利、森林生態文化和組織管理5大項36小項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要求,爭取‘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功。” 盧益民説。(文/圖 劉嘉宸)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