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以來,地處關中西部的千陽縣全面進入夏收階段。近年來千陽縣農業農村局在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同時,深度打造 “美麗鄉村” 建設,從而使得糧食生産與鄉村生態實現了堪稱完美的有機結合,當地群眾自豪地説:千陽的夏收處處都風景如畫。
遠山如黛,麥浪滾滾,千陽的夏收如同一卷美麗的水彩畫。攝影:王警
2021年,千陽縣糧食種植面積27.4萬畝,糧食産量6.46萬噸,截止目前全縣已完成糧食種植面積26.74萬畝,佔全年糧食種植任務的95.5%,其中:全縣收穫小麥14.54萬畝,平均畝産190.0公斤,總産2.76萬噸,較2020年畝均增産16.5公斤,增幅9.5%。
千湖相伴,充沛的水資源為千陽的農業發展提供了獨天得厚的條件。攝影:王警
近年來,千陽縣要求各鎮和相關部門要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對全縣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和用途管控,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及時開展土地撂荒情況排查,積極動員群眾對撂荒地進行復耕復種,全力擴大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預計夏播結束後全年糧食種植面積將達到28萬畝。
走進夏天的千陽,處處都是風景。 攝影:王警
與此同時,一些有條件的鄉鎮還積極實施引水上垣、農田輸配電、田間灌排、田間道路修建、農田防護林補植、土壤改良和技術推廣七大工程,建成草碧鎮高標準農田1萬畝,其中高效節水面積0.95萬畝,實現了旱垣變水田。截止2020年底,全縣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0.54萬畝,佔全縣耕地總面積的29.8%,項目區糧食畝均增産85公斤、增收204元。
和國內許多地方一樣,千陽的夏收也已經完全實現了現代化。圖為當地群眾正在用三輪車從地裏往外轉運收割機脫粒後的麥子。攝影:王警
為了提升農業種植的規模經營效益,當地農業部門還鼓勵群眾發展多種方式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上半年新建百草柯堂種植等農民專業合作社4個,認定千陽縣鈺麟現代、千陽縣綠源淼等家庭農場15個,全縣家庭農場認定數量達到143個。
兩位農村婦女坐在地頭看聯合收割機正在夏收。攝影:王警
農業技術的提升,讓麥稈回收也開始變得“自動化”。攝影:大衛
此外還指導千陽縣柳家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聯合千陽縣南灣嶺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注資成立千陽縣益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公司以為農戶提供專業化、現代化、機械化的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為目標,致力於土地託管、規模作業、優質糧食生産、飼草種植、農資經營及其他相關服務,截止目前,公司共開展土地託管5663.29畝,預計年收益140萬元。(作者:林越)
聯合收割機,就是當地群眾心目中曾經的“麥客”。攝影:王警
在千陽,回收後的麥秸桿是很好的畜牧飼料。麥子剛一收完,就有畜牧企業來田間回收。攝影:大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