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聞網訊 近日,西安市紅會醫院頸椎病區成功開展了世界首例新型經皮骨水泥橋接螺釘系統治療症狀性陳舊性骨質疏鬆椎體骨折手術。
據了解,症狀性陳舊性骨質疏鬆椎體骨折主要表現為脊柱椎體輕微創傷後,經過幾週至幾個月的無症狀期後,患者無再次外傷史,但同一部位出現疼痛,且症狀逐漸加重,發生遲發性的椎體塌陷骨折。這類患者晚期還可能出現脊柱後凸畸形,甚至合併神經損害症狀。
症狀性陳舊性骨質疏鬆椎體骨折的臨床治療一直比較棘手,尚無可靠的治療標準。該疾患治療的目的在於緩解患者疼痛,防止受累椎體進一步塌陷,改善患者後凸畸形。傳統的保守治療方法,如臥床休息、麻醉鎮痛藥及胸腰椎支具的使用,通常用作初步治療,但效果不佳,患者常常求助於外科手術干預。不過,隨著脊柱微創技術的發展,經皮椎體成形術後來成為治療該類疾病的主要方式,這種微創的治療方式不僅能顯著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可使後凸畸形得到滿意的矯正。然而,對於CT證實椎體前緣氣化或液化致骨質嚴重缺如者,術中或術後骨水泥移位這種災難性的並發癥時常發生。一旦患者出現骨水泥移位,往往需要開放式後路、前路,甚至前後路聯合翻修手術治療。這種翻修手術不僅本身難度大、風險較高,對於高齡患者更是難以耐受,往往使治療變得極為困難。
為了避免骨水泥移位極其嚴重的並發癥,西安市紅會醫院脊柱病醫院郝定均院長研製了一種新型經皮骨水泥橋接螺釘系統,聯合椎體成形術治療症狀性陳舊性骨質疏鬆椎體骨折合併椎體前緣骨質缺如的患者,既能保證椎體成形術微創手術的優點,同時能夠避免單純椎體成形術治療後出現骨水泥移位。
患者陳奶奶患有嚴重骨質疏鬆,T12椎體為症狀性陳舊性骨質疏鬆骨折,且椎體骨質已伴有嚴重缺如。如果按照常規的手術治療,骨水泥移位可能性很大。入院後,在郝定均院長及孫宏慧主任的指導下,醫院頸椎病區王彪副主任醫師團隊首次採用雙枚骨水泥橋接螺釘完成了陳奶奶的骨折治療,緩解了疼痛,也讓陳奶奶避免了嚴重並發癥。
據了解,郝定均教授團隊提出的新型骨水泥橋接螺釘系統聯合椎體成形術這一手術理念,研發設計的相關內固定系統——新型骨水泥橋接螺釘系統,在國內外相關文獻報道,該手術方式及內固定系統均具有極高的獨創性。陳奶奶的手術也是世界首例採用雙枚螺釘進行的治療。郝定均表示,由於該手術方式的優越性,將來必將成為臨床治療的主流方式,“並發癥少、微創的手術方式推廣開後,未來必定會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