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陜西省石窟寺保護研究中心成立暨揭牌儀式在省文物保護研究院舉行。省文物局要求,各成員單位在石窟寺保護研究中要突出科研學術性、強化科技引領性、增強整體思維性,走出一條具有陜西特色、院校合作發展文保科技、研發與應用高度一體化的新路,為留存民族集體記憶、傳承國家文化基因、促進文明交流互鑒、增強文化自信作出貢獻。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陜西省委、省政府日前也發佈了《關於印發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強調有效開展我省石窟寺及石刻保護研究工作。為進一步落實相關指示精神,經省文物局黨組研究決定,成立陜西省石窟寺保護研究中心。該中心由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大學、陜西師範大學、西安工程大學、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陜西省文化遺産研究院、延安市文物研究院、榆林市文物保護研究所、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12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共同組建而成。
根據陜西省石窟寺專項調查統計,我省現存997處石窟、摩崖造像及石刻,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92處。陜西省石窟寺保護研究中心旨在推進陜西省石窟寺專項調查、考古研究工作,加強陜西石窟文化學術研究工作,發揮科技支撐和引領作用,組織開展石窟寺、石刻保護工作。並以此為基礎,深入挖掘石窟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合理利用,為弘揚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作出貢獻。(記者 龐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