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項目助力老區果農過上好日子
來源:西部網  |  2022-07-14 15:59:39

  53歲的張春德身材消瘦,熟練的把著鋤頭在蘋果樹下忙活著。對他來説,這十多畝果園是家裏一整年的主要收入來源,管理好果園也是他20多年來最大的責任。

  90年代初,在退耕還林的熱潮中,家住延安的張春德響應國家號召,在山澗種下了第一棵蘋果樹。去往果園的山路一走就是20多年,小路依然崎嶇,可當初一起種植的果農卻陸續選擇了進城打工。

(轉載)“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項目助力老區果農過上好日子

  像是跟這片果園有過約定,20多年來張春德盡心盡力,修剪、塗白、拉枝、疏果、套袋。行情好的時候一年可以收入9萬多元,在把前半年果樹管理的農資貸款還上後,還能剩些錢來維持五口之家的生活開支。

  20多年的辛勤勞作讓張春得深知這一行的辛苦,他不想兒子再走自己的路,用他的話説:“面朝黃土背朝天,苦一代人就夠了。”

  2019年張春德加入了“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扶貧助農計劃。從此,通過“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認養平臺的幫助,他的蘋果實現了“産前銷售”。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蘋果樹認養人來到蘋果園體驗蘋果採摘,50多歲的老果農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轉載)“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項目助力老區果農過上好日子

  上世紀40年代,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院在延安開始試種蘋果,從80年代開始,伴隨退耕還林高潮,延安蘋果産業發展逐步實現了思路轉變、技術轉變、模式轉變、品牌叫響的“三轉一響”。

(轉載)“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項目助力老區果農過上好日子

  如今,延安蘋果種植面積300多萬畝,居全國地級市之首,産量佔全國的九分之一,蘋果佔農民收入的60%以上。全市超過百萬人從事蘋果産業相關工作,是農業第一大産業,更是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柱。

  然而延安地處黃土高原,溝壑林立、山路崎嶇,蘋果園絕大多數位於山頭上,天然的“梯田”條帶型果園,雖給蘋果帶來充足光照和最佳口感,但也讓機械化生産沒有發揮空間,每一棵果樹都靠果農們行走于山間,親自栽種、養護和採摘,種植和銷售兩大困難長期阻礙果農的收入增長。

  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延安有我一棵蘋果樹”項目啟動。依託延安世界級的蘋果優生地及300多萬畝的蘋果種植體量,結合延安豐富的紅色文化、鄉村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産,賦予延安蘋果“紅色文化+綠色生態+數字科技”新生命。該項目也榮獲“2020年全國消費扶貧優秀案例”和“2020中國果業十佳區域公用品牌塑造獎”。

  同時,希望通過公益渠道為延安蘋果賦予更多價值,在實現果農切實增收的同時讓更多的人借此在心中種下一顆紅色的種子,寄託對延安的嚮往,訴説對延安的深情。

編輯:陳鏘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