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蘭品在製作“白火石汆湯”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尚洪濤 攝
作為陜西美食的“集散地”,位於西安城墻中山門內的永興坊,不止在國內知名度頗高,近年來在海外也有不少粉絲,可謂是“國際范兒”十足。
知名度從國內延伸到海外
據介紹,這個佔地面積15畝、薈萃陜西107個區縣百餘種非遺美食的文化街區,自2014年12月30日開街以來,累計接待遊客超過5000多萬人次,”美食+非遺文化”的經營模式引來好評如潮。
迅速在國內走紅的同時,永興坊也吸引了海外的關注。
2018年,永興坊因摔碗酒出名,抖音播放量達7.5億次。同年,來自50個國家的60位時裝模特到西安參加比賽,專程來永興坊體驗非遺文化。金髮碧眼的模特們掄起木錘砸糍粑的照片,很快就隨著新聞報道傳遍海內外。
2019年,來自白俄羅斯、斯洛伐克、克羅地亞、西班牙、匈牙利等九個國家駐華大使、官員及《世界中國》雜誌社社長、媒體記者等嘉賓來到永興坊鬧元宵,體驗中國民俗年味。2019年6月,CGTN英語頻道、西班牙語頻道等媒體走訪西安永興坊,向全球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展示了永興坊的美食文化。同是6月,“法國圖爾市中國文化日”活動在法國圖爾市隆重舉辦,永興坊團隊以陜西非遺代表的身份出席活動,他們展示的西安美食、手工藝品、民俗表演讓圖爾市民讚不絕口。
永興坊街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常有外國友人來此遊玩,品嘗美食、體驗非遺,並拍攝視頻。據悉,在海外網絡平臺上,永興坊頗具知名度。在YouTube等網站上,網友發佈的永興坊視頻常有數萬人次觀看。
非遺傳承人把美食帶出國門
安康有一道美食叫“白火石汆湯”,非遺傳承人沈蘭品師傅介紹,這道“白火石汆湯”源自祖輩的“食療秘方”:將燒紅的石頭放入湯中,冷卻後飲其湯可以祛火、健體。沈師傅查閱中醫典籍,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研究出這道保健類美食——“白火石汆湯”。
這道美食,以肉餡均貼于砂鍋內壁,之後放入其他菜品、佐料,加入秘制湯汁,再放進一塊燒紅的石頭,瞬間湯汁沸揚,蒸汽升騰,香氣四溢。
66歲的沈師傅是當年永興坊美食走出國門的參與者之一。法國之行,他做的“白火石汆湯”大受歡迎,食客絡繹不絕,直到原料用完。
陜北帥哥何冬也參加了當年法國之行,他的“定邊何老大釀皮”也頗受好評。何冬喜歡唱歌,上過央視星光大道等節目,以“釀皮哥”聞名。他的“定邊釀皮”近似于面皮,更為筋道一些。在佐料中加了豬肝,湯汁方面依然是酸辣打底,吃起來別有風味。何冬説,唱歌與製作釀皮都是自己的追求。回憶起自己的法國之行,他表示,陜西美食在海外魅力十足。
創新,傳統才能更好地傳承
走在永興坊,陜北子長煎餅、榆林手抓羊肉、柞水洋芋糍粑,還有饸絡、禦面、麻花、油潑辣子等,散發著濃郁的香氣。
早在街區運營之先,經營方就在省內尋找有特色、有影響力的美食,邀請商家來西安發展,並將非遺文化展示與美食經營結合,不斷豐富美食文化的內涵。“陜北民歌”“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等陜西特色文化廣受關注,隨著網絡傳向海外,網友直呼“nice!”。在永興坊,還有常駐的自媒體團隊,每天進行直播。據工作人員介紹,街區非常支持這些團隊的活動,雙方也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陜西美食的傳播。
可以説,永興坊的知名度從國內走向海外,並非偶然。這也表明,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傳統才能更好地傳承。(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肖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