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綠能”)中國地區總裁劉玉璽在接受央視《正點財經》採訪時表示,十幾年前,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只有13%左右,而如今已經可以達到23%—24%這個水準。肉眼可見的數值變化,不僅是光伏行業大踏步前行的縮影,更讓人們明白科技創新是贏得未來的關鍵。
央視報道畫面
2021年底,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印發了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項目清單,總規模為97.05GW,目前已有九成以上開工建設。今年公佈的第二批風光大基地項目建設也已經啟動,規模則超過450GW。“近兩年光伏基地建設有了新變化,單體項目建設容量越來越大,2015年至2016年做最多的是20兆瓦到40兆瓦的單體項目,現在可以做到500兆瓦到600兆瓦。”劉玉璽説。
單體項目容量更大,既意味著更高的發電量,也意味著更高的施工難度。從經濟效益來看,大型風光基地可以降低採購成本,分攤運維費用,有效提高項目的整體收益率。眾所週知,“大基地”項目所處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對組件産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些地區,光伏設備要經受高溫、沙塵等極端天氣的“錘鍊”,保證産品的可靠性是第一位的。對於頗受關注的選型問題,光伏組件在生命週期內的載荷壓力和考驗,主要來自於暴雪、強風等極端氣候。目前,玻璃的厚度基本固定,導致版型越大載荷勢必受到影響。因此,組件版型增長一定要有個限度。超大版型在很平整的地區,用通用簡單的電站設計方案,BOS端成本可能會降低一些,但如果考慮到電站效率的精益解決方案,超大版型與一般大組件幾乎沒有差別,而其帶來的風險卻大幅增加。因此,大基地項目不能只看粗淺的初始投資估算,更要做風險的長期考量。
所以,“高可靠+高效率”是滿足大基地項目建設的不二法門,“安全可靠+技術創新”也是行業進步、推動全球實現平價上網的根本之道。(西安經開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