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8月31日電(記者姜辰蓉、楊一苗)在毛烏素沙漠邊緣,有一座白色的古城遺址,這裡曾是匈奴故城“統萬城”。
統萬城遺址。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今年9月中旬,歷時5年策劃、建設的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將開園迎客。
統萬城遺址位於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紅墩界鎮白城則村。走進統萬城遺址,藍天白雲下,綠色環繞中,白色城池的斷壁殘垣穿越千年靜靜佇立,這裡被當地人稱為“白城子”。據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講解員李少鵬介紹,統萬城遺址之所以呈現白色,是由於當年築城時, 匈奴人用大砂、粘土、石灰等,築城的土都經過蒸熟。統萬城極其堅固,雖歷經千年的風吹日曬,仍保持著挺拔俊偉的歷史風貌,城墻至今還堅硬無比。
這是統萬城城墻遺跡。新華社記者 姜辰蓉 攝
專家稱,統萬城的地形和城體是一個典型的軍事城堡,城體高大寬厚且堅固硬實。城墻四角有高大角樓,墻上建有敵樓36座,具有較早的完整的“馬面”,是非常緻密完整的城垣軍事防禦體系。
遺址目前保留較為完整的部分有城墻、“馬面”、西南角臺、永安臺、西門甕城等。西南角臺遺址高大宏偉,是統萬城現存遺址的制高點,現存高度為26.62米,底部長約35米、寬約26米。
這是統萬城西南角臺遺址。(統萬城考古遺址公園供圖)
在西南角臺遺址東側的城垣上,有七座凸出墻體的墩臺,這些墩臺與城墻本體和角樓配套,起防禦作用,因外觀狹長如馬臉而被稱為“馬面”。西南角臺遺址東側緊鄰的是一號“馬面”,內部出土了一些植物種子、鵝卵石和大量腐爛的糧食,印證了統萬城建城過程中“崇臺密室”的存在。
在遺址附近,還建設有統萬城遺址博物館,博物館整體採取覆土建築形式,通過屋面綠化、層層跌落等方式消隱建築體量,使博物館如塵封地下的神秘世界。博物館中擺放了統萬城西城平面復原模型,遊客可以通過古今對比,直觀地欣賞1600年前統萬城建築。此外,博物館內還設置了高度比1:10的西南角樓、永安臺、西門甕城等的復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