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榆林市府谷縣木瓜鎮,映入眼簾的是寬闊整潔的馬路、鱗次櫛比的商鋪門店、別具一格的村落古鎮……讓人頓覺輕鬆愜意。
木瓜鎮 供圖 府谷縣委宣傳部
機械化生産,科學化管理,科技賦能農業企業由傳統走向智慧;房前屋後,道路整潔,人居環境大變樣……在木瓜鎮,農業生産有賺頭,農民生活有奔頭,村容村貌日益更新,農村正在迸發出新的活力。
“自修起河堤後,我們鎮越來越美了,現在倣古一條街也建起了,主街道還鋪了油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起了環形公園、養老院、廣場,人們出來有散步的地方,還可以跳一會廣場舞,環境一年比一年好。”木瓜鎮村民李飛説道。近年來,木瓜鎮以“繡花功夫”優化人居環境,集中開展村莊整治行動,打造規劃統一、風格和諧、功能宜居的新村貌。
養殖戶喂牛 供圖 府谷縣委宣傳部
近年來,木瓜鎮回村建房、返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董毅龍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返鄉大學生董毅龍創辦了府谷縣大順農牧養殖場,發展肉牛養殖産業。2021年,村裏建成了養牛場,並向養殖經驗豐富、有養殖技術的養殖戶承包。董毅龍利用自身技術和村集體的力量,與合作社成立了聯合養牛場。董毅龍説:“養牛場免費為村民提供有機肥100多噸,每年都以高出市場的價格收購村民的玉米雜糧,同時吸收該村剩餘勞動力近400人次,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木瓜鎮立足‘中國黃米之鄉’‘一村一品示範鎮’和‘全國農業産業強鎮’目標,圍繞一鎮一業産業發展思路,以一川兩山産業佈局,按照山頂平地、山坡植綠、山溝打壩等模式,探索出‘縣農投公司+鎮集體經濟聯合社+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地+農戶’産業發展新路子,逐步構建起村、企、民三方利益鏈,實現了由傳統牛耕、人扛到機械化生産的轉變,建立起‘土地流轉收入+分紅收入+專業性收入+務工收入’四項收入利益連接機制,全面完成村集體經濟破零增收。”木瓜鎮鎮長張璽介紹道。
近年來,木瓜鎮依託鏈合賦能創新發展模式,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破零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效。“東梁村今年總共平整了土地3500畝,其中流轉農投公司2500畝。流轉土地以後,還有種糧補貼、土地補貼等,通過土地流轉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東梁村黨支部書記劉買書表示。
環境美了,産業興了,農民的日子也富了。在袁二寶的小雜糧加工廠,他正在忙著給雜糧脫殼、拋光、加工。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陣陣清香撲鼻而來。袁二寶介紹:“這個加工廠到現在已經開了整整十年了,每天生産連同加工周邊老百姓的糧食大約是3000斤,主要就是加工本地這些糜子、穀子、黃米之類的五穀雜糧,然後通過網絡平臺銷售到全國各地。”
依靠本地小雜糧資源優勢,就地取材,木瓜鎮已基本形成各種糧食從源頭種植,到加工、包裝、銷售完整的生産鏈條,這不僅讓木瓜鎮的優質農産品從田間走向市場,提升了種植的收益,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下一步,木瓜鎮將結合全國糜子産業強鎮創建契機,著力打造一産生産種植、二産深精加工、三産市場行銷開發的一二三産融合發展供應鏈,不斷提高産品附加值,全力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奮力開啟木瓜鎮鄉村振興高品質發展新局面。(文 楊越敏 劉建平 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