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榆林市府谷縣以實施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為抓手,探索形成了“源頭管控+回收點+可降解地膜推廣+膜際技術推廣”的農膜回收利用模式,通過廢舊農膜以舊換新,實現了資源的節約和再生利用。
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在府谷縣墻頭農業園區的農膜回收點上,前來兌換新農膜的農戶絡繹不絕。一輛輛裝滿廢舊農膜的農用車依次排隊,卸貨、過稱、登記、置換等一項項工作井然有序。
墻頭農業園區是府谷縣的高效農業示範區,有近萬畝過水良田。走進田間地頭,當地政府配送的地膜回收機正在來回穿梭,清理農戶的殘留地膜。“以前廢舊地膜都是扔在田間地頭隨風亂刮,房前屋後、樹枝上到處都是,現在農膜撿拾有了回收網點,以舊換新很划算。” 墻頭農業園區堯峁村村民張虎説。
截至目前,府谷縣建成廢舊農膜回收網點5處,配套農膜回收庫600平方米,農膜回收車5輛,已累計回收廢舊地膜40.75噸,為農戶置換新地膜約20.36噸,並在糜子、穀子、玉米等作物種植中示範推廣了全生物可降解地膜33噸。
“從2021年開始我們就健全了全縣廢舊農膜回收體系,充分調動了群眾撿拾地膜的積極性,讓地裏的廢舊地膜得到有效回收,減少了因殘膜導致的農田面源污染,使得全縣廢舊農膜回收率達到了85%以上。”府谷縣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姬麗霞説。(文 樊仲森 馬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