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變“景點” “一村美”變“村村美”
來源:西安日報  |  2023-12-18 10:21:55

鄉村變“景點” “一村美”變“村村美”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31218100819

  余家村口袋公園。

  12月17 日,走進西安市臨潼區油槐街道耿西村,記者看到房屋錯落有致、墻壁彩繪充滿詩意,隨處可見的景觀小品既美化了環境,又給村莊增添了文化氣息。

  讓鄉村環境更加美麗宜居

  “沒想到村裏能發生這麼大變化,以前道路破損,路兩旁雜草叢生,各家門前雜物堆放,環境衛生也不好,再遇到下雨天村民出行極不方便。”提到從前,村民王水金直搖頭。“現在的路又寬又平,從村東頭一眼就能望到村西頭。小菜園、小花園取代了門前堆放的雜物和垃圾。晚上路燈也亮了,村容村貌改變很大。”王水金説。

  “村裏之前沒有污水排放系統,雨水和生活污水都排在路面上。”耿西村黨支部書記馮小龍説,為從根本上解決村裏污水直排問題,改善村民生活環境,村兩委會協商決定,為村裏建污水處理站。

  “經過與相關部門溝通,我們爭取到了650萬元項目資金,新建污水處理站兩座,鋪設污水管網6600米,14個村民小組,實現了全覆蓋。”馮小龍説,污水處理站於今年8月正式投用。

  此外,耿西村通過村組道路硬化、墻體外立面改造、文化墻繪製、建村史館、修建文化廣場以及對村民房前屋後進行綠化、美化,刷新了村莊顏值,為村民提供了更加宜居宜業的生産生活條件。

  一村美不算美,村村美才是美。在油槐街道余家村的民俗文化廣場上,村民們或跳廣場舞或聊家常,時不時傳出歡樂的笑聲。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余家村變美了,村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對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斷提升。

  “為了滿足村民需求,我們村新建了520平方米的民俗文化廣場,配套了鄉村大舞臺、添置了健身器材。”余家村黨支部書記武科説,村裏還利用閒置地打造了210平方米的口袋公園,修建了觀景亭。如今,民俗文化廣場和口袋公園成了余家村村民以及附近村民的打卡點。

  讓村民生活“樂”起來

  余家村結合本村歷史文化背景建成了富有特色的村史館,館內收藏和展示了村民過去生産生活使用的紡車、鑼鼓等老物件,還有小麥和玉米的種子樣品。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記錄著余家村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也成了余家村的特色打卡點。

  為壯大村集體經濟,油槐街道為余家村申請了70萬元的財政銜接資金,用來購買挖掘機、鏟車、收割機、運載車等機械,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餘元。

  “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的40%用於提升村容村貌,新建、維修、養護村裏公共基礎設施,工作人員工資發放及救助困難群眾;剩餘資金的30%當作本金繼續擴充壯大村集體經濟;其餘資金按照村集體經濟分配規定,給村民平均分紅。”武科介紹,此外,他們還對村容村貌進行提升,打造更多村莊“景點”,讓鄉村更美麗、更宜居。

  近年來,油槐街道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黨建引領為抓手,補短板、強弱項。全力推進民生項目建設,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集“綠化、亮化、美化、都市化、休閒化”于一體的農村都市花園。截至目前,油槐街道10個村中已經完成了 9 個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覆蓋率達到了90%。

  “我們今年以槐李村省級美麗鄉村建設,余家村、耿西村市級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促進農村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和路域環境。同時,引領村民倡導文明新風,讓大家在享受發展成果的同時,思想素質也能得到提升。”油槐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任小軍説,他們將把美麗鄉村建設和産業發展相融合,讓村莊變“景點”、讓村民生活“樂”起來、讓鄉村振興道路越來越寬。( 文/圖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張佳 通訊員 羅文艷)

編輯:王菲
“‘雲上解碼幸福中國’——外媒記者雲參訪”系列活動之西安國際推介日_fororder_871c824428f68095bda481ffe3c6a9e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